50万人弃考 国考降温成“最佳招考年”

01.12.2014  14:0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点的候考考生。

  2015年公务员国考昨开考 报名和参考人数均比去年下降10万人左右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昨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报名和参加考试的人数均比去年下降了10万人左右。据了解,今年考试共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

  考题围绕着创业、互联网、依法治国等时事热点。考题最大变化是行测进行“分卷考试”,副省级和地市级考卷有出入,最令考生头疼的数量关系题大“缩水”。

  文/广州日报记者申卉、曾卫康

  图/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考题之变

  行测进行“分卷考试

  行测题型:

  数量关系题减少至10题

  昨天,在暨南大学考场,不少考生走出考场时都是面带笑容,“数学题变少了,感觉比往年简单。”今年的国考,比往年最大差别在于副省、地市分卷考试,地市卷变得简单。

  今年地市分卷题量为130道,较副省级少了5道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从15道题“缩水”到10题。而数量关系题正是考生们普遍认为“最头疼”,也是难度区分最明显的题型。

  在行测考试中涉及的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中,在副省级的考卷中,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德国发表演讲时,引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进入考题。但这道题在地市级考卷中则没有。

  “感觉在常识题方面,涉及法律的内容增加了,以往只有3道左右,今年至少有6、7题。”即将毕业的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刘柳说,其中涉及近期的舆论热点疑罪从无、程序正义、霸王条款等。在昨天的行测考题中,有考题举出4种案例让考生判断,哪个选项采用了“疑罪从无”的原则。一名五邑大学应届毕业考生认为,法律题难度不算大,但阅读量比较大。

  由于地市级考卷题量减少,不少考生认为难度与往年持平或简单。报考江门市国税局的考生小黄说,收卷时看到大部分考生已经做完题目,慢条斯理等着收卷,几乎没有人奋战到最后。

  据介绍,这并非国考行测首次采用分卷考试,据专家介绍,2002年到2006年行测曾分为两套试卷,之后又合并为一套试卷。直到今年再次恢复两套试卷。他分析,目前行测分卷尚处于初步探索期,区分不算太大。随着公务员考试探索的不断深化,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有所区分。

  申论题型:

  当村长谈“科技养猪

  在昨天下午进行的申论部分,地市级考试和副省级考试都围绕科技创新进行,聚焦人文与科技的关系。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题目是让考生化身“村长”,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信息化系统下的生猪养殖经验。“硬生生把大学生变成养猪专业户。”有考生吐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考生小林说,自己刚看到这道考题时着实吓了一跳,但细看之下发现考点大部分在材料中有,这才淡定下来。“回答这道题目时一边写一边暗自发笑。”小林说。

  而另外一名考生小叶则认为,当村长谈谈“科技养猪”?难道我们都要学习互联网大佬丁磊学着养猪?

  人数之变

  国考降温成“最佳招考年”?

  本次国考招考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相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招录人数刷历史新高。

  但招录人数的增加并没有抬高“国考热”。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实际参加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人,此前共有105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通过资格审核的合格人数141万。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招考的平均竞争比,都创下五年来最低。因此,今年的国考也被称为“最佳招考年”。

  虽然看起来竞争下降,但根据记者对比连续三年的考场现场情况发现,缺考情况不容忽视。2012年,广州考区多个考点的缺考率超过一成,去年,同样在暨南大学考场,多名考生称30人的考场内约有3~5人缺考,最多达6人,但今年,考生普遍反映所在的考场仅1~3人缺考。“缺考的一般都是没准备好的,或多或少对我们的实际影响都不大。”报考江门国税系统职位的小黄分析。

  观念之变

  90后创业观转变降温国考热?

  此前,在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布职位表时,记者就发现今年招录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710个,主要增幅来自“仅限应届生”职位,对应届生是较大利好。

  昨天,在暨南大学考场,多名五邑大学的考生组成“师兄师妹团”来赶考。

  小钟告诉记者,他们同是国税专业,但师兄今年6月毕业,不属于应届生,筛选出来的职位仅有10余个,但比自己晚一年毕业的师妹为2015届的应届毕业生,她有70~80个职位可选。

  而据人人网大学生就业方向调查,90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情较去年有所减弱。专家表示,或是受公考主力军90后人群择业观念变化,以及公考招录专业细分程度加强等因素影响,公考热才逐渐降温。“公务员热”只要不“发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持一定温度是正常现象,也是公务员队伍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