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34.5万人次!番禺区长者配餐服务成效显著

22.10.2018  21:30

大洋网讯  记者从番禺区获悉,至2018年8月,全区16个镇(街)都开展了长者配餐服务的试点工作,全区在农村、社区中共设置长者配餐点86个(78个正常营运),每天受惠长者人数达3400人,累计服务34.5万人次,基本实现镇(街)长者配餐服务试点全覆盖。

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配餐服务

根据番禺区老年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社态民情不尽相同的实际情况,番禺区长者配餐服务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有6类:

一是依托辖区内养老机构组建长者饭堂模式。二是依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组建长者饭堂模式。这是目前多个镇(街)长者配餐点适用的选址模式。三是选聘餐饮企业购买服务配送模式。四是选择合适地点建长者配餐厨房集中送至就餐点的运作模式,能有效避免饭堂外包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五是社会资金办配餐点运作模式。六是扶持农村饮食店进行定点供应模式。

建立长者信息档案,适度探索个性化的点餐服务

为了改善长者配餐服务的质量,不少镇(街)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征求就餐长者的意见,尽可能丰富菜式与搭配,尽量使配餐既营养、又好吃。如钟村街建立了1000余名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将他们的健康状况、食物过敏情况、饮食禁忌、口味偏好、营养需求等个人信息收集整理,并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链接,为打造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奠定基础。

部分长者食堂积极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配餐服务,注意简化工作流程,开通电话点餐、手机APP网上约餐和保温送餐等服务。部分镇(街)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试点开展长者配餐的智能化服务,依托运营公司的“配餐系统平台”,提供提前选餐点餐、费用划扣、邻里互助送餐和餐后点评等一站式服务。

拓宽关爱领域,显现人文关怀

番禺区有的镇(街)根据长者在家中独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况,通过社工和志愿者介入,积极搭建邻里交流平台,即在提供长者配餐服务的同时,针对长者存在出行安全、饮食安全、钱物携带安全的隐患,通过举办配餐座谈会、健康饮食养生讲座等,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引导和鼓励长者走出家庭,在就餐前后进行社交会友活动。如每逢中秋等节日,组织热心人士,向就餐长者开展送礼品、送节目等慰问活动。

通过长者食堂这个交友平台,长者们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让他们加强了邻里的沟通和联系,不再感到孤独和被社会边缘化,提升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加强流程监管,让长者吃得健康

番禺区把长者就餐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实行标准化生产和配送服务,保证配餐工作安全运作。在长者饭堂的原材料进货、食品制作、配送车辆和人员等环节,都制订明确制度,并安排专人或委托食品安全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如石壁街的社区居家长者配餐点,与就餐长者签定《安全知情协议书》,对长者就餐的身体安全、交通安全、财产携带安全尽最大的提醒和告知义务。自长者配餐活动在番禺区启动以来,未有发生过食物中毒、身体不良反应、交通意外等就餐长者的安全事件。

整合人力资源,推动活动持续开展

有的镇(街)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专职社工协助的基础上,从就餐长者、社区居民、企业职工中招募长者配餐服务的志愿者,开展护老服务培训,在协助派餐、安全指引、排解长者烦忧、家庭探访等方面,给予人力支持。桥南街陈涌村在利用社会资源助老方面有特色,由热心的企业捐资,给全村80周岁以上的长者提供免费午餐;利用本村治安员熟悉老人分布的优势,由村统一配备专门交通工具,每天按时为本村户籍80岁以上长者送餐上门,让长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贴心照顾。

当前长者配餐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经过前段时间的实践,番禺区长者配餐服务工作正日渐走向规范和成熟。同时,这项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配餐选点不够充分、布局不尽合理,部分有需要的长者因路途太远,存在一定的享受障碍。二是当地参与配餐服务的企业过少,不能有效地满足长者对配餐多样化、个性化的口味选择。三是普惠性配餐方式缺乏发展后劲,进一步扩面存在众多客观困难。四是政府养老服务资源投放分散,力量亟需整合。五是决策过程缺乏全面咨询论证,政策指导有待加强。

建议长者配餐科学定位,提高财政投入的精准性

今年初,番禺区人大常委会将本区长者配餐服务工作确定为2018年调研课题。今年3月起,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到16个镇(街)及相关单位走访、选点实地考察、现场与长者交流、召开村(居)基层干部座谈会、听取主管部门汇报等方式,对番禺区长者助餐配餐服务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就解决当前长者配餐的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做好评估考核,接受人大监督。二是重新科学定位,提高财政投入的精准性。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扶持和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服务。四是稳步拓展服务内涵,实现配餐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