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债限额锁定16万亿元

30.08.2015  11:50
此次获批的2015年1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实际就是目前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决议。其中外界关注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锁定16万亿元,预计债务率为86%。

  此议案的获批,意味着我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设立了“天花板”。

  今年正式实施的新预算法和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此次获批的2015年1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实际就是目前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该限额由两块构成,一块是截至2014年末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一块是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0.6万亿元。

  议案中还提及截至2014年末的8.6万亿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其中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此次获批议案明确将债务率不超过100%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风险警戒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说明时表示,预计2015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务率为86%,风险总体可控,但也有个别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此外,为避免在建项目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地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举借了一部分银行贷款。楼继伟说,对在建项目后续贷款中需要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由地方在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内调整结构解决。从2016年起,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需求在确定每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时统筹考虑。

   ■热点问答

  底数多大?风险几何?能否偿还?

  ——三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

  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不断上马、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被视为经济一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究竟底数是多少?风险有多大?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

  16万亿债务是否涵盖全部?

  1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囊括地方政府背负的全部债务?

  据介绍,16万亿元限额中,15.4万亿元是截至2014年底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记者对比审计署数据发现,15.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比2013年6月末的审计数10.8万亿元增长了四成多。这一余额相当于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汇总数12.7467万亿元的1.2倍。

  “此次披露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量还是比较大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审计室主任汪德华说,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增长较多,或许有当初统计时不全等因素,但总体看与近两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上马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等有一定关系。

  不过,16万亿元的债务限额中,并不包含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财政部数据显示,这部分债务为8.6万亿元,也较2013年6月末的审计数有所增加。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说,或有债务是指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这种债可能不用地方政府还,也可能要由政府偿还。虽然目前财政资金实际偿还的比例并不高,但这部分债务不能掉以轻心。

   86%债务率高不高?

  获批议案显示,预计今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6%。那么,这一数据蕴含的风险高不高呢?

  虽然86%的债务率并没有超过我国规定的100%的债务警戒线,但审议中有人提出,对当前的债务率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盲目乐观,要保持警惕。

  “86%的债务率虽未达警戒线,但不乏有地方债务率远超过100%,风险不容忽视。”刘尚希说,要警惕平均数背后掩盖的地区差异,重点梳理甄别高债务率地区,提早化解风险。

  汪德华也提醒,政府债务控制不好,不光是财政风险,更主要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借债的最主要来源仍是银行,要警惕债务风险波及金融机构。

   基层能否度过偿债高峰?

  从昔日动辄两位数高增长到如今普遍个位数低增长,各地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恰逢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到来。偿债时收入能力远不如借钱时,地方政府能否承受住偿债压力?

  “原有融资渠道收窄,新的举债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到位,一方面政府债务偿还难度有所增大,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求,的确面临较大压力。”山东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应该讲,今年中央置换债券额度一定程度上覆盖了地方政府到期要偿还的债务。”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这种新债置换旧债的方式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低成本的地方政府债券,匡算下来,每万亿元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亿到500亿元,既缓解了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他支出。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较大,借新还旧化解压力只能算权宜之计,关键要加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顶层设计。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