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青年扮警察骗取2万余份居民信息

27.08.2014  07:11

  从小憧憬当警察的无业青年王斌,花钱办了个假警官证来满足自己。然而,有了假证后,王斌为获利冒充警察以人口普查为由前往高档小区骗取居民信息。谁知,他这个假警察却遇上了一个认真负责的物业人员,一路跟踪发现其带着居民信息进入房产中介后,物业人员当场识破其骗局,配合警察将其抓获。在王斌的U盘里,警方发现了19个高档小区的业主信息。

   假警察”上门骗业主信息

  24岁的王斌是安徽人,从小就梦想着当警察,未能如愿的他,花钱在网上办了张假的警官证。证件到手后,王斌便开始向朋友们炫耀。一次在饭桌上,王斌拿出了自己的“警官证”,朋友们看了后大吃一惊,直叹:你小子真行,可以以假乱真了。没多久,这张假证还真派上用场了。

  据王斌交代,一次偶然,他得知某房产中介公司的老板有意购买个人信息,于是,王斌决定利用手中的“警官证”,冒充警察来骗取信息出卖给对方。

  说干就干,2013年6月1日下午3点多,王斌带着他的假警官证来到建邺区中海塞纳丽舍小区的客服中心,以要进行人口普查为由,要求物业工作人员将小区业主信息资料拷贝给他。物业人员留了个心眼,看了王斌的证后,当场问其领导及社区民警的姓名,见王斌答不上来,物业人员拒绝提供信息,并要求王斌带着介绍信再来。

  被拒后,王斌并不死心,他又来到了附近的某小区,这次,他以同样的招数成功获取了375份业主个人信息。得手后,王斌再接再厉,来到了附近的朗诗国际街区的客服中心,以同样的招数将该小区的业主信息拷贝进了自己的U盘。不过,就在王斌离开时,保安张军越想越不对劲,如果真的要人口普查,来要信息的应该是社区民警。于是,他一路跟踪王斌,竟发现王斌进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他赶紧给社区民警打电话。意识到被骗后,他立刻找到王斌,不仅删除了信息,还配合警方将王斌抓获。

   U盘里装了2万余份居民信息

  案发后,警察发现王斌的U盘中有19个小区的2万余份包括姓名、电话和详细住址的居民个人信息。据王斌交代,这些信息有的是他从物业、房产中介处买来的,有的是与其他人换来的,有的是从微信圈里得到的,但唯一能证实来源的只有案发当天那375份。

  因没有达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出售信息1万份),考虑到其冒充警察行骗的情节,建邺检方以罪名较重的招摇撞骗罪对其提起公诉,并建议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六个月。

  昨日,建邺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王斌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庭审中控辩双方对本案的事实没有异议,但对王斌是否构成自首有分歧,需要公诉人庭后核实。本案没有当庭宣判。

  (文中人物系化名)

   新闻延伸

   谁对我们的信息最感兴趣?

  买房登记、买车投保、刷卡消费、网上购物……人们在生活中使用个人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信息遭到泄露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高档小区的业主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收集者眼中的香饽饽,随着物业公司对业主的信息越采越细,越来越多的信息收集者纷至沓来。很多诈骗犯广泛收集居民详细信息,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登记的业主信息正符合骗子的要求。

  开发商、房屋中介、家装公司、小区物业……从买房到入住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是骗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即使上述单位严守业主个人信息,也有其他方法可以获得,本案中王斌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业主信息以每条0.2元到2元不等的价格打包出售,最高甚至可以卖到5元,这其中的暴利更是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铤而走险。

  为惩治这种行为,《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条文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尽管有法律保障,但在实践中往往很难证明信息窃取者对当事人切实造成了损害。因此,江苏百圣律师事务所徐军律师提醒广大市民,应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填写个人信息时,能不填的不填,能少填的不多填;提供个人资料给对方,最好索要凭证。对于物业公司,信息采集只是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为方便及时联系、加强服务的信息互通行为,政府并没有强制要求,留个电话即可,以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