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鸭腿的震区路线图 湘企10万元熟食赈灾实录

12.08.2014  13:40

湖南湘企志愿者向灾民发放赈灾食品。志愿者供图。

本次救灾的熟食,以鸭腿等肉制品为主。

  老人领到赈灾食品后,看着废墟上的家园忧愁不已。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志愿者供图

  华声在线8月12日讯(记者 邹园)4000多份高热量的熟食随着2辆“抗震救灾运输车”,7日6时下午2时从湖南长沙出发,经湖南常德、贵州铜仁、遵义、毕节,7日上午抵达云南鲁甸县城,然后转向震中龙头山镇的光明村,历时近18个小时长达1000多公里的跋涉,终于到达灾民的手中。

  “一路上,我们吃熟食跟饼干,司机轮流休息,就是想第一时间把吃的送的灾民手里。”参与本次赈灾的湘企“湘嘴巴”董事长李志兰告诉记者,从鲁甸县城前往灾区光明村的道路,虽然可以通行,但一路余震不断,不时有碎石从山顶滚落,而赈灾现场的场景,更是让他这七尺男儿几度落泪。

   去灾区 1000多公里的路,他们只花了18小时

  8月3日下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募捐和救援行动。“得知鲁甸发生地震,我就决定把熟食亲自送到灾区人民手里。”李志兰的想法得到了公司合伙人刘江的支持,“我们立刻号召生产线上所有员工,5号连夜赶制,生产了4000多份熟食。

  “这些熟食以鸭腿为主,每个三两多,能给灾区人民提供较高的热量。”担心灾民吃不饱,细心的李志兰还特意买来方便面,为灾民搭配提供一份熟食加一份方便面。

  “4000多份打包好的熟食,冰冻后随矿泉水、方便面装入泡沫箱,把2辆车的货箱挤得满满当当,我们几个大男人就挤在驾驶室里。”李志兰回忆,6日下午2时从长沙出发,他们一路西行,高速公路也为他们开放了赈灾特殊通道,路上基本上没耽搁。

   到鲁甸 他们遇见了重灾区龙头山镇光明村的老师

  7日9时,他们抵达了鲁甸。

  到达鲁甸灾区后,一路上险情不断,道路塌方,一些房屋因地震倒塌,一些房屋则布满深深的裂纹。幸运的是,在鲁甸现城,经志愿者牵线,救灾队认识了光明小学的唐老师和邵老师。“她们熟悉路况,愿意跟我们一起,把这批物资亲自交到灾民手里。

  从龙头山镇到光明村的这段路,李志兰说起来,依然心惊胆战,“山上不断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滚落,连我们开车20多年的老司机都吓得猛踩油门。

  而车窗内,唐荣章老师讲述了那些与学生们的故事。在她的学生里,有一家三兄弟,大的12岁,小的6岁,中间的那个10岁。地震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家里写作业,由于房子是泥巴糊的,所以一下就垮塌了。所幸屋中间的一根柱子撑起了一点空隙,12岁和10岁的两个哥哥好不容易爬出来才发现,6岁弟弟身体露在外面,可头却在里面。于是兄弟俩用手不断扒废墟,费了两个小时,才把弟弟救出来。至今,弟弟仍然在抢救室。

  “地震来的时候,还有一对小男孩上山采蘑菇去了,后来再也没看见了。还有个放羊的孩子,也一直没有找着。”唐荣章的声音,突然让车内陷入深深的沉默。

   到达光明村 在4个点发放赈灾物资

  路上,唐荣章电话联系了几名年轻人,他们赶来增援。

  7日下午,他们到达光明小学。

  湖南湘企救援队的到来,给了大家新的希望。“我跟他们说,有吃的送来了,有肉吃了。大家都很欢喜。”李志兰回忆,当时一个残疾人的场景让他两眼发酸,“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没有腿,看到我们的赈灾车时,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奔过来的。

  有些七八十高龄的老人腿脚不方便,不能来领取物资,救援队特意在每个物资发放点留150份熟食,并由那几个口碑好的年轻人进行看管发放。“唐老师怎么也不肯吃我们的熟食,说要留下来给她的学生吃。

  “我也曾经穷过,捡过废品,卖过蔬菜,我知道困难的滋味,等开学了,我还想再给光明小学的孩子们送一批肉制品过去,那边以南瓜土豆主食,我担心孩子们营养跟不上。”李志兰坦言,4000多份熟食对于失去家园的灾民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他希望更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来帮帮这些灾区孩子。

   呼吁 灾区教师资源匮乏,望爱心人士支教

  光明小学教导员唐荣章告诉记者,目前,光明小学有学生1200人,而教师才28人。路途远的学生需要跋涉3-4小时才能到校,所以都是分批上课。“一张课桌上午你用,下午我用。

  唐荣章说,光明小学教学楼在地震中损坏,属于危楼。孩子们开课时间9月1日不变,暂时会在临时活动板房上课。

  当记者问及对义教老师的要求时,“就一个要求,能吃苦耐劳。”唐荣章坦言,“这里交通闭塞,条件很有限,“我们正式的老师都是自己租住民房,早晚餐都需要自己做。吃不得苦的真的不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