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3000件文物重返地下 万历龙袍已碳化碎裂

20.11.2015  16:34

万历皇帝穿过的龙袍已经碎裂失去色彩。

存放于匣内的金簪华美依旧。  

京华时报讯 明十三陵“文物大搬家”工作昨天宣布完成。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重回“地下”,搬入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修建的地下文物库。自1956年定陵发掘以来,十三陵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库储藏文物,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在院内的普通平房里经历了近60载寒暑。此番“搬家”,诸多珍贵文物终于有了家。

据介绍,明十三陵老文物库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1956年,定陵地下宫殿被打开,出土明神宗万历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这些文物中有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品类丰富,世所罕见。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些稀世珍宝出土后就被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老文物库房这几排小平房里,历尽寒暑。

“用极普通的房子作为文物库,而且里面不恒温恒湿,夏天潮气大,冬天温度低,对文物,尤其是丝织品,造成了很大的损坏。”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文物科主任胡汉生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国家对文物保管也越来越重视。2012年,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在定陵修建了地下文物库。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任雷涛介绍,新建文物库房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积770平方米),新库房存放面积较老库房扩大了近4倍,有足够的空间对馆藏文物进行合理存放。此外,新建文物库房安防等设施齐全,新建文物库房内部配有先进的消防、安防和空调设备,能达到安全保卫和文物所需要的恒湿、恒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