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万名环卫工零感染,广州是怎么做到的?

22.08.2021  10:01

大洋网讯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一群人一直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为市民创造干净、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他们就是奋战在广州的逾6万名环卫工人。

广州实际服务人口超过2000万,疫情期间,环卫工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无论是核酸检测、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封闭封控区域居民的生活垃圾清理,还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市容卫生,都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截至目前,广州逾6万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环卫工人零感染,在出色完成保洁任务的同时,保障了战疫“后方安全”。

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全副武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资料图片)

51岁的刘亚从事环卫工作已有23年。今年6月,他作为天河区环卫所驰援封闭区域协助环卫保洁的“逆行者”之一,来到中南街道。N95口罩、隔离服、手套、护目镜、鞋套……每天7时30分,他与队友们穿戴整齐,全副武装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与平时收运的生活垃圾不同,高风险地区的生活垃圾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消杀处理。每到一户门前,刘亚要先对垃圾包裹进行一次全面消杀,然后依次使用专用黑色塑料袋和编织袋对这些垃圾包裹进行层层封装,接着再对垃圾袋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消杀,然后将这些垃圾包裹从楼道内拎出来,放在楼下指定的垃圾集中点,再消杀一次才能装到密封的运输车上。

刘亚对记者说:“这样一套流程下来,比平时做城市保洁累不少。”6月的广州,刘亚和同事们全身上下被包裹得密不透风。背着消毒设备和垃圾袋的队员在楼道里作业时,不一会衣服就湿透了。但是,没有一名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暴露自己。“每天结束工作,脱下防护服,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像在河里被捞起来的一样。”刘亚说。

疫情期间,刘亚奋战的一天,是广州逾6万名环卫工人每天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背后,规范的操作、充足的物资保障以及硬核科技场景应用落地,都是守护环卫工人健康的护身符。

配上“指南针

防疫操作规范 第一时间制定

疫情期间,环卫工人工作量大、感染风险高,一套详细的疫情期间环境卫生作业规范指引成为指导环卫工人作业时保障自身安全的“指南针”。

去年2月,市城管局印发了《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环境卫生作业和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提出6项超常措施、5项特殊要求和4类重点消毒等具体措施,明确了废弃口罩分类处置规范和环卫工人健康防护规范,为疫情期间环卫工人工作和防护提供作战指南。

广州市各级城管部门和各用工单位都按照要求(每人每天不少于2个医用口罩、每人不少于2双手套、每人不少于1双长筒雨鞋)为环卫工人配齐防护用品,并督促所有环卫工人佩戴口罩和手套作业。

处理医疗废弃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疫情期间,广州严格实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分类交接、分类转运和集中处理。广州环卫工人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严格遵循流程。环卫工人老张向记者展示了一件长袖、有防雨帽的防雨工作服,这件工作服袖口可以收紧,帽口也可以收扎,老张穿上后几乎“全封闭”,只露出了双手和脸。

每次工作时,我们都要配备至少2套这样的工作服,轮换使用。”老张说,长筒胶鞋、一次性乳胶手套、N95口罩、医用防护眼镜等装备也都“一个也不能少”。这些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会被弃置于垃圾车中,一并运送到垃圾焚烧厂处理;作业完成后,还要对垃圾收集容器、收运车辆及装载工具等进行冲洗、消杀。

广州市还组织环卫系统的员工参加了环卫作业消毒及人员防控管理等培训。正是这些培训,帮助环卫工人在中高风险区坚持工作,圆满完成了艰巨的工作任务。

疫情期间,环卫工人对垃圾运输车、垃圾桶进行严格消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资料图片)

打造“防火墙

100%疫苗接种 建立健康“云档案

疫情期间,城管部门与各区、街道为环卫工人准备了足够的防疫物资,包括N95口罩、隔离服、消毒液等,确保环卫工人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健康。

防护物资仅仅是基础,从环卫工人健康云档案,到第一时间推进全部环卫工人检测核酸、接种疫苗……都为逾6万名环卫工人打造了一道全方位的“防火墙”。

今年5月底,广州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城管部门第一时间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

5月29日,城管部门发布紧急通知,组织全市环卫工人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重点优先安排负责隔离酒店、封闭管理区域生活垃圾收运的环卫工人以及负责上述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运行人员进行检测。不到24小时,全市逾6万名环卫人员接受核酸检测,检测率超98%。

为一线环卫工人接种疫苗,是确保逾6万名环卫工人零感染的另一项重要手段。市城管部门成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办公室,印发接种工作方案,与卫健部门沟通协调,做好现场秩序管理、不良反应处置、差缺补种等保障工作,确保“应接尽接”。实行“日调度、周报告”制度,健全接种工作台账,强化信息报送。据介绍,目前广州全市环卫工人已100%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据介绍,如此迅速的反应,也得益于近年来城管部门建设的“广州市环卫工人健康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覆盖广州市逾6万名环卫工人,实现“一人一档”健康云档案。

充实“兵器库

无人驾驶清扫车 也是防疫小能手

33年前,我刚当环卫工人的时候,手中的工具就是一把扫帚。”广州市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见证了环卫工人从“一把扫帚一双手,最多加个垃圾斗”的人力作业到现在的人机结合的“道路管家”模式的转变。

如今,打开环卫工人的“兵器库”:洗扫一体车、城市护栏清洗车、小型扫路车、高压清洗打磨车、香口胶污渍清除机、人行道扫路机……各种环卫机械设备大大提升了保洁效率和质量。疫情期间,一些无接触、全封闭的机械设备也守护着环卫工人的健康。

在海心沙,记者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卫工人”——无人驾驶清扫车。车头巨大的黄色刷子、亮丽的车身以及空空的驾驶室,都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据介绍,无人驾驶清扫车配置了旋转边刷与喷淋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路面垃圾清扫的效率。实践证明,无人驾驶清扫车不但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在极端情况下也可避免环卫工人暴露在危险之中。

人机结合让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州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自2019年以来,广州市共投入约4亿元,新增各类大中型环卫作业车辆近1500台,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100%。

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硬核技术在广州的环卫领域实现应用场景落地,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守护环卫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自动驾驶清扫车成了环卫工人的得力助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资料图片)

吃下“定心丸

社会各界献爱心 垃圾分类降风险

广州能实现逾6万环卫工人零感染,也是每个市民的功劳,与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

每天,专门用一个垃圾袋把一家人用过的口罩单独装好,投到楼下垃圾收运点设置的口罩专用弃置桶中,已经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市民小林的习惯。“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但如果把用过的口罩放在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里,不但污染了生活垃圾,也有可能加剧环卫工人暴露的风险。”小林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9.1%、95.5%,垃圾分类俨然成为广州“新时尚”,将口罩单独投放的习惯减少了环卫工人在作业中接触病毒的风险。

看到环卫工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社会各界也对他们展现出关爱。

3000多个防护面罩、2000多个防护口罩、30000片酒精湿巾、2349瓶消毒水、1200瓶冰杨梅汁、2400瓶刺柠吉、2400盒面条……为向防疫一线的环卫工人表达关爱,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6月联合发起“致敬城市防疫勇士”活动。像这样针对环卫工人的捐赠,在疫情期间有很多。社会各界献爱心,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和防暑降温物资。

环卫工人田姐告诉记者,5月底广州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后,她和环卫工友曾持续奋战在第一线。当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心,她觉得很温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