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投放2792万尾食蚊鱼灭蚊 一天可吞200蚊子幼体

16.10.2014  12:44

尽管秋冬临近温度下降,但灭蚊工作依然会进行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实习生 吴梓鸿摄

  喷药灭蚊太化学放鱼食蚊坏生态?针对近日市民对广州灭蚊方法的热议,广州市城管委回应:各街区投放2000多万条本地鱼,也采取了多种生态方式防控蚊患

  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伟

  为应对广州严峻的登革热疫情,广州市水务部门除了对下水道、河涌等进行清理灭蚊,近日还在水体中投放了食蚊鱼。食蚊鱼是被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中 的鱼类,这一措施引发了有关人士对食蚊鱼投放引发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担忧和争议。15日,广州市城管委召开登革热防治工作会议,称据其掌握的数 据看,各区街确实投放了2000多万条鱼类,但多是本地物种不知是否包括食蚊鱼。

  根据会议通报,广州每周五进行的全市灭蚊日行动,将持续至11月底。城管委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灭蚊工作不仅局限于喷药,还有很多非化学方法。

   2000万条鱼多是本地物种

  15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市水务局引进了5.4万条“食蚊鱼”,放养在沙河涌、天河公园、车陂涌、乞巧公园、岑村水库、新塘水库等地。这种“食蚊鱼”虽然吃食蚊虫幼虫,但作为外来物种,被指引致生物入侵。

  对于该报道,城管委爱卫办相关负责人15日下午表示,该报道消息来源和目前城管部门掌握的消息来源不尽相同:城管所获资料为各区街上报,该媒体报道 来源为水务部门;城管委根据各区街上报数据,统计出鱼类投放量2000多万条,该报道的数据是5.4万条。该负责人称,由于消息来源不统一,所谓的外来物 种“食蚊鱼”,可能包括在2000万条中,也可能不包括。

  根据城管委掌握的情况,2000多万条鱼并不是特定物种,很多都是本地常见物种,“一些常见的观赏鱼类,一些本地的家鱼草鱼。”这些鱼不仅投放在市政公园水体中,也包括一些有大型水体的小区。城管委表示,出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广州亦推广生态灭蚊方式

  针对近日网上文章直指广州灭蚊太“化学”,城管委爱卫办相关负责人称,广州也推广了生态方式灭蚊。

  10月14日,一篇题为“登革热爆发因化学灭蚊”的文章开始在网络流传。文章署名为“广州市汇城害虫防治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伍明亮”,他称自己公司承 包了广州某大型小区“四害”防治,“根据合同的要求,不论有蚊无蚊,不论冬天夏天,每周一次在小区内全面喷施菊酯类农药灭蚊,此外,小区的绿化维护每月两 次全面喷施农药杀虫。”,作者认为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灭蚊方式,反而导致蚊虫出现变种、耐药情况,“蚊子越来越难灭,使用的农药就越用越高级,浓度越 用越高。蚊子在这种高强度的农药轰炸十几年下来,发生两个变化,一是不容易杀死,即使用很高的浓度灭蚊剂对着成蚊喷,效果很差;二是蚊子发生了‘变种’, 所谓变种是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小区内原来是摇蚊、库蚊多,现在变为伊蚊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