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15万年薪回山旮旯种菜

22.07.2014  14:53

  ●钟思婷  黄佑鹏


张雪莲在察看辣椒长势。

  时间回到去年国庆节前夕。“妈妈,我想辞职回老家种菜”,听到电话那头女儿张雪莲这句话,丘菊英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村里那么好的田地都快全部荒废了,那么好的山水田地,我要回去耕种起来,让村里乡亲跟着我种菜挣钱……”国庆节过后,张雪莲便开启了回乡种菜的追梦之旅。

  “凤还巢”

  只为还儿时的心愿

  罗岗镇是兴宁北部的一个山区镇,距离兴城约45公里,而源清村到罗岗圩镇,又还有15公里的山路,是名副其实的山沟沟。张雪莲就是这个山沟沟里飞出的,邻居们都羡慕的“金凤凰”。2006年,张雪莲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市一家蔬菜种子公司上班,年薪15万元。后来结婚生子,又在广州买了房子、车子,加上丈夫也有10多万年薪,小日子可谓安逸舒适。

  “我12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艰辛把我们兄妹俩拉扯大,村里亲戚邻居们的帮助真的让我感动一生。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改变穷乡僻壤面貌,把村里人带富的愿望。”张雪莲直接说明了她回乡创业的根本原因。原来,她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养大她和哥哥,只身到惠州打工。她跟哥哥分别住在舅母和婶婶家。母亲每个月只挣500元,一家人清贫的生活自不必说,靠着亲戚邻居长期接济,兄妹俩才得以长大,完成了十多年的学业。

  “现在有几次过年回老家,看到村里人越走越少,村子越来越荒凉,留在村里的人生活还十分辛苦我就心酸。”张雪莲回乡创业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去年国庆节,张雪莲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决定建设蔬菜基地。她的做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母亲虽然一开始很难接受,但最终还是给予了女儿理解和支持。

  “言必行”

  换来百亩蔬菜上市

  地处深山的源清村像是世外桃源,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张雪莲看到了这里特别适合种植高品质蔬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在蔬菜种子公司的8年业务工作为张雪莲创业提供了技术以及市场保证,张雪莲对自己的创业充满信心,回家之前已经做好了细致规划。她的创业行动也得到了昔日校友兼同事张立红、李月红的大力支持。分别来自韶关和江西、同为山里人的她们,同样对源清村发展农业前景相当看好。三人合股凑了四十万元,张立红跑市场,李月红负责技术,张雪莲负责蔬菜基地的全面建设管理。就这样,张雪莲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

  张雪莲的行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都主动把田地租给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只长草不长钱”。“租金每亩每年100元,第二年起每年租金增长20%,租金很低,都是象征性的。”张雪莲说,村里人都很乐意支持她。去年冬天,她一口气就租下了村里100多亩地,今年春全部都种上了辣椒、冬瓜、南瓜,全部使用有机肥。日常管理这100亩地,需要10多人,农忙时节需20多人,张雪莲都请了村里人。

  为了种下并管理好这100多亩地,张雪莲买了两台微耕机,请了村里20多人帮忙种植。为了节约成本,张雪莲三人还学会了开微耕机。越是难干的活越要亲自上,很快地,这位在广州领着15万年薪的高级白领变成了“非洲人”。

  再过一小段时间,地里的辣椒就有收成了。按照每斤3.5元的批发价,每亩产量2500斤计算,60亩地里的辣椒产值50多万元,一年可以种植两次。看到雪莲的成绩,村里人都是一片赞誉声。在雪莲地里帮忙管理的同村阿叔就表示,自己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在外打工没人要,原来只能两公婆在家带孙子,家里全部收入要靠儿子儿媳在外打工。现在既可以照看家里,干的又是自己熟悉的农活,每天工资也有60元,感觉非常满足。“目前我们已经投入40多万元,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二是支付租金和人工。”张雪莲说。

  “功未成”

  期待各界大力支持

  今年6月,张雪莲注册成立了源清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乡镇的人也上门来邀请雪莲去当地种植。“贪多嚼不烂”,雪莲表示现阶段还是要先用3至5年时间把村里的蔬菜种植发展成熟。

  为了表示对雪莲的支持,也为了寻求一条源清村脱贫致富之路,今年6月份源清村村委会支持了雪莲5000元资金,用于解决灌溉问题。“但那只是杯水车薪”,不缺技术、完全不担心市场销路的张雪莲,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雪莲表示,因为随着人口不断外迁,村里水利设施基本报废了,最担心一场山洪下来,蔬菜全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雪莲找到了当地妇联,寻求贴息贷款。雪莲对故乡的感情,创业的激情,引起了兴宁妇联的关注。兴宁妇联带领财政、税务部门人员去源清村考察,希望能够给予雪莲帮助。

  在下来的计划中,在将自己的种植基地打造成示范点的同时,张雪莲将更多地通过提供种源、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的“承包制”去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与国家正在推行的家庭农场建设结合起来。“这可以说与兴宁市委、市政府正在打造‘精致高效农业基地’的战略不谋而合。”雪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