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放弃30多万年薪工作 回农村办留守儿童学校

29.01.2018  18:30

尚举

大洋网讯 在杭州有30多万年薪的体面工作,但他却偏偏选择回到家乡办起留守儿童教育。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尚举,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安徽办留守儿童学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办“兜底教育”。为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水平,他在学校设置生活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还邀请优秀年轻人到校分享。

他说,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困难,但自己会努力坚持,正如一首诗里写得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办学

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米。这个位于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殷尚村的怀远县龙祥学校,有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与大城市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相差无几。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学校。

2007年,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尚举在杭州找到了一份年薪30多万的工作,但他说自己总是难以找到心安的感觉。他想到了农村教育,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他也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稻田栽种忙,学校朗朗声”的情景在很多地方已不复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很多地方难以让人满意。

与农村的家长交流时,看到他们谈到孩子教育问题时的茫然和无奈的眼神,让他总是难以释怀。可能是受大学时候读社工专业的影响,对弱势群体关注比较多,尚举心中就在思路如何在全日制在校教育、生活照顾、行为和心理矫正辅导、贫困救助、情感隔离上通过学校探索一条全新的模式。

2016年尚举回到家乡,和父亲、哥哥一起投身到乡村教育中,尚举的父亲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30余年,他的哥哥也是一名教师。他们把学校更名为“怀远县龙祥学校”,取自于“龙凤呈祥”,寓意学校的孩子将来都有精彩的未来。他还把自己毕业后工作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也投入学校用于学校全面提升。在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上,他也想了好久,最后归纳成“农村留守儿童双向驱动的兜底教育模式,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其社会人格的全面发展”。

爱心人士被感动支持办学

硬件设施的改善只是第一步。尚举说,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软实力的提升。他希望学校除了教学质量提升,给予农村孩子带来的真正全方面关怀,让家长真正的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基础薄弱,资金有限,能争取到政府补贴支持也不多,于是尚举就发动朋友、公益组织来参与支持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独特的、充满温馨和希望的竞争力。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大学的实践研究基地。同时也在与城市对口支持农村的支教项目合作,让城市教师来到农村支教,给予农村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理念。

为减少家长后顾之忧,他增设了生活老师,给常年在学校住校的孩子们定期理发,教会他们讲究卫生,手把手培养年龄小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多孩子都会自己打饭、洗碗,打水洗衣、晒衣服,叠被子。

这些年农村也走出来很多优秀的年轻才俊,他们很多现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尚举会联系他们定期来学校做交流报告会,希望能给学生以学习上,人生指导上以帮助。尚举还努力争取公益机构、社会企业,爱心人士支持学校及贫困学生。学校已经得到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的3700多册价值10多万元的图书,浙江大华公司还为学校安全校园捐赠几十套的安防监控设备。

为心中理想坚持办学

除了提升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尚举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孩子健康心灵世界的构建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问题,除了常年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心理和情感隔膜,甚至还有部分轻微智障儿童,这些孩子对很多事情特别敏感,有的自闭不说话。对于这些孩子,尚举要求老师要同等对待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平时还要多一些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他还引导别的孩子不要嘲笑和歧视他们,和他们在相互玩游戏中建立信任和亲密感。他还与大学心理咨询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合作,邀请他们来校指导,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走出心灵的阴霾。

他需要找到更多的疏导孩子心灵问题的办法。为此,他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老师定期来学校与孩子们交流,做活动,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环境,逐步减少原生家庭的影响。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孩子,他更多的是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校会安排老师利用晚上、周末时间给孩子单独辅导,慢慢提升,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很多基础特别差的孩子,在来到学校后进步很快,孩子们对学习的自信和自觉也在慢慢中培养出来了。

我坚持双向驱动培养理念”,尚举解释说,除了横向的向城市优秀学校看齐,努力在教学和学生成绩上向他们学习外,还有纵向比较,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知识体系、社会认知、文明礼貌、语言规范等方面基础没有城市学校那么好,但经过学校的努力培育,有了令人欣喜的改变和进步。“这是学校最大的成绩,也是我最看重的。”他说。

尚举告诉记者,龙祥学校会在规模和教学质量稳定后会走出去,如果效果明显,可以在农村其他地区复制模式。“我也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会努力坚持,就像一首诗里写得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尚举说。

文/广报记者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