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大股东之争现白热化

08.12.2015  13:35

  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争仍在继续。上周市场出现“神秘”资金连续大笔买入万科A,尽管前海人寿否认出手,但随着万科A的一纸公告,证实作为同属“宝能系”、前海人寿一致行动人的钜盛华再度“出手”的事实。

  7月以来宝能系4次举牌

  就在6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4日收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钜盛华最近通过资管计划在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其A股股票约5.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

  这已是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年内数次增持万科股份。本次权益变动后,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票约22.11亿股,占总股本20.008%,超越华润,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受第一股东易主消息波及,周一万科A股价一路下挫,收盘跌逾5%,报18.02元/股。

  公告显示,自今年7月份起,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已连续4次举牌万科。中金公司房地产研究团队6日晚也发布研究报告称,按历次增持成交价格区间的中间价计算,总买入成本约332亿元,对应约14.9元/股。截至12月4日,万科A收盘价18.98元/股,累计收益高达87亿元。

  上述券商人士认为,万科A基本面优秀,前海人寿增持应该意在做财务投资。“万科A的股息率较高,也是行业龙头,保险公司持有它相当于持有债券;目前债券收益率已很低了,吸引力远不如高股息的股票。

  “随着地产股分红的增加,使得地产上市公司有从股票特性变为债券特性的倾向,足够好的现金流加上足够高的分红,本身就是债券。”华泰证券分析师谢皓宇表示,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期过后,债券特性的地产股会更加受到追捧。

  事实上,“宝能系”此番选择持股万科股份20%以上也颇有“学问”。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持股权达到20%后可以以联营公司入账,“少于20%与达到20%两者最大区别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能将收到的分红计入利润,联营公司则按持股比例将应占利润充分反映在报表中;也就是说,持股达到20%在财务上不算可售金融资产,股价波动也就不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业绩。

  而对于外界热议的“宝能系”是否意在逐步蚕食并最终实现对万科控股。万科强调,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后,仍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也就是说,即使前海人寿成为第一大股东,但万科的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前海人寿要想控制万科,需要在董事会层面获得多数席位,但这为时尚早。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券商人士也分析称,“宝能系”控股万科“可能性不大,按照万科公司章程规定,或获得多数席位,或持有30%以上股份,前海人寿及钜盛华要持续增持万科,还要花不少钱,目前来看难度也比较高。

  承诺不损害股东权益

  尽管外界有诸多猜测,但“宝能系”也在不断向万科管理层释放善意。公告表示,钜盛华向万科出具了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承诺函,承诺在作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期间,将保证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等方面相互独立;同时承诺,不利用交易完成后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地位,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利益;也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万科的资产和业务进行调整,同时也没有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这就意味着新任第一大股东不会干涉万科的经营。

  不过,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尽管前海人寿与钜盛华承诺保持万科的公司独立性和高管职位,但未来可能会存在分红压力。但往前看,前海人寿与钜盛华此次投入资金约330亿元,未来一段时间不排除其提出在分红比例上逐步提升的要求。按照万科目前分红比例35%计算,前海人寿和钜盛华每年仅能回收约13亿—15亿元。

  报告还表示,理论上,持股万科20%以后,前海人寿可以依照“长期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原则而将持有的万科股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而将其转为权益法核算,意味着万科净利润将按比例进入前海的投资收益。那么在前海人寿和钜盛华买入成本锁定在330亿元左右的情况下,如果万科未来能保持200亿元左右净利润规模,则此笔投资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保持在11%—12%左右,明显高于保单成本。

  对于业界颇为关注的另一“主角”华润,这次增持事件后,持股万科15.2%股份的“前第一大股东”华润已落后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4.718个百分点,按4日收盘价算,相当于98.95亿元。

  今年8月,万科A遭遇前海人寿频繁举牌,在其一度登上万科第一大股东“宝座”不久后,华润出手增持,重夺“老大”宝座。此也在纷纷猜测华润是否还会再次出手。

  业内人士分析称,华润此前作为第一大股东,与万科管理层关系较为融洽,不排除再度出手的可能。在今年8月业绩会上,万科郁亮曾公开表示:“华润积极承担了第一大股东应有职责,实行积极不干预政策,每当关键时刻却总是支持我们,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包括B转H都要出承诺函等。华润是非常优秀的大股东,中国上市公司缺少这样的大股东。”(郭家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