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州有30万辆本地化外地车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史倩云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梁钜聪
根据市交通部门公布数据,12月,广州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晚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已连续三周破8,持续达到严重拥堵等级,其中一度录得8.88、8.9的峰值数据,成为2015年晚高峰拥堵指数的前五位记录。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广州市民对限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上周,市交通部门曾就此要求滴滴、优步等各专车平台清理平台内的外地牌网约车,引发热议。
那么,广州市到底有多少外地车呢?根据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OpenITS研究计划公开的数据,2013年以来,广州市本地化、城区过境、外围过境的外地车由239万辆/月增至455万辆/月,年均增长45%。其中有30万辆属于本地化使用的车辆,就是这6.6%的外地车辆占到了全体外地车在中心城区出行量的67.5%。
12月连续三周晚高峰严重拥堵
根据市交通部门本月公布的数据,本周受冬至、圣诞节叠加的节日效应与阴雨天气影响,周二、周五也就是冬至、圣诞节当晚晚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将有6%至10%的涨幅,均将到达“严重拥堵”级别。
而记者翻阅资料发现,12月以来,广州市内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前三周晚高峰时段的拥堵指数分别为8.15、8.33和8.1,全部破8,达到严重拥堵等级。其中,12月3日晚高峰记录为8.88,12月9日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峰值更分别达到了8.1与8.9,全天拥堵指数达到了7.71。目前,广州中心城区路网交通状况日益脆弱,拥堵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升,最大增幅达到74%,同时对天气、施工以及事故等常规因素的适应能力更是不断下降。
就此,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总工程师刘宗广此前曾公开表示,据交警方面的统计,近年发展迅速的专车、外地车是广州拥堵加剧的集中爆发原因,造成中心城区的日均车流量逼近饱和状态。就在上周,市交委还因此会同交警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等多家专车平台,要求各企业清理平台内的外地牌网络约租车、维持广州正常的交通运行秩序。
不过记者发现,一周过去,外地车牌的专车仍在运营之中。而各家专车平台则仍不愿就此进行回应。滴滴华南区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团队已经在进行研究讨论之中。
本地化外地车已有30万辆
那么,广州到底有多少外地车?市交委此前曾表示,目前广州有35万辆出行强度较大的“本地化运行”的外地车。而不久前,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OpenITS研究计划则进行了一项更为细致的分析。他们通过对广州市内512处交通卡口、日均187万条过车数据以及对6万多辆营运车、6100万驾驶人以及2300万机动车进行的监控分析,将广州车辆轨迹特征分为本地化使用、城区过境与外围过境3类。其研究的结论是,目前广州的外地车辆以外围过境为主,占比49%。然而,与此同时,根据其研究数据,2013至2015年间,广州市本地车辆由202万增至226万,年均增长6%。而本地化使用、城区过境与外围过境3类外地车总数则由239万辆/月增至455万辆/月,年均增长45%。
根据这项研究,截至2015年6月,广州市外地车总量为455万辆/月,其中“本地化使用”30万辆/月,仅占其中的6.6%,这个比例并不算高。然而,就是这占比6.6%的本地化使用车辆,其在中心城区的出行量占到了全部外地车的67.5%。根据车辆的月被检数据,这些本地化外地车的月被检次数是本地车的2.2倍、过境车的26倍。
负责此项研究的余志老师此前也表示,虽然不能将东风路通行能力饱和与外地车直接挂钩,但这30万辆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相当于广州新增了本地车66万辆,一辆车相当于2.2辆实际使用量,所以不堵也不可能了。研究显示,2015年中心城区晚高峰拥堵指数由5.7、也就是轻度拥堵,增长到8.12,达到严重拥堵等级。
记者注意到,在这30万辆本地化外地车中,有24.8万为广东籍外地车,而且其中有9万辆是在广州实施限牌令之后上牌的。而这24。万辆广东籍外地车中,上牌量最大几个城市分别为佛山,深圳,东莞,惠州,其中佛山以9.34万辆占据第一。根据数据,2011年以前,广州本地化使用的广东籍车牌有约15.74万,从2013年开始涨幅明显,其中仅仅2014年一年就上牌了4.83万辆。
30万辆“本地化”外地车给这座城市添了多少堵?
12月18日下午5时22分,广百黄金珠宝大厦后的无名路上违章停着一排小轿车,其中不少是外地车。平均5辆车就有一辆外地车
研究者之一、中山大学工学院智能交通专业的沙志仁告诉记者,通过研究,他们认为2015年6月中心城区范围内外牌车的出行比例,约为平均4、5辆车中即有1辆外牌车。
根据详实的研究,他们建议,广州应实行“配额制”限外,以个性管理、弹性管理的方式对本地化的车辆使用进行限制。以东风东路为例,2013年以来,该路段路面上的外地车辆从260辆/小时增长到682辆/小时,增幅达到162%,而本地车交通量仅增加了8%。受这一因素影响,该路段车速明显下降,从2013年的32.5公里每小时,下降至22.1公里每小时,行程时间增加了47.3%。记者还观察到,目前该路段的交通量已经超过了其通行能力。而实施“配额制”后,如果东风东路的限制行驶天数设定为5天,21个工作日中预测将有16个工作日晚高峰车行顺畅。
此前,交警部门曾表示,互联网专车的运行模式令“车等人”、“二次违停”、“龟速慢行”等驾驶现象频繁出现,大大消耗了广州的交通承载能力与对汽车保有量的剩余空间,并认定本地化外地车辆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专车。对此,沙志仁表示,由于数据不足,目前仍无法准确判断,“因为具体各家平台上的外地车数据我们无法获得,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撑,无法对此进行判断”。
记者此前也曾尝试向各家平台求证,但各企业均不愿对此进行回应。
专家声音:如果“限外”应一视同仁
在日益严峻的拥堵状况之下,不少市民车主对限外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调查分析,有36%的市民对道路交通状况表示不满,有60%的受访市民表示“更堵了”,较2014年的29%翻了一番。
不少高价拍牌的车主也认为在本地行驶的外地车辆“轻轻松松”就上了外地牌很不公平,“我们花了几万块,他们几千块,太不公平了”。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表示,在现行交通状况之下可以限外,但限外不应该有区别,“如果限外应该统一标准,不该区分是本地化使用的车还是外地来的车”。同时他表示,面对限外,仍需要理性、科学和精准的全面分析,“判断城市公共政策切忌感性,市民也应冷静地想想,这些外地车辆是谁在开?里面又坐的是谁?他们用车去办的事又是否是与广州相关的?这些都证明这些交通的需求都发生在广州,与广州密切相关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也表示,广州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人太多,资源、权利过于集中,这个问题需要思考。而目前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清理外地车,也还需要有合适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