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投资5500万重金打造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25.09.2014  16:40

教育局局长杨靖波向媒体介绍东莞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情况。

南城阳光六小信息技术科老师杜运升介绍“网络个人教研空间”的使用情况。

大朗巷头小学英语科老师袁淑华介绍“微课掌上通”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使用情况。

点击下一页详细阅读东莞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相关问题解读

时间:9月25日上午11:00-12:00

地点:市会议大厦新闻发布厅

东莞时间网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市教育局从2012年启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据悉,这也是“智慧东莞”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工程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这一核心目标,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服务平台,加大力度建设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公益性便捷服务,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改进家校沟通,优化教育管理,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推进这项工程建设,市政府2012年至2014年共安排了5549万元专项资金。

全市所有师生可共享教育资源

该工程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通过实现信息化基础环境“三通”,使全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建成宽带出口20G的全市高速教育城域网, 100%的中小学实现接入100兆宽带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其次,全市师生使用的计算机配备充足,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6.9:1,100%的公办学校和90%的民办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全市建成优质课堂自动录播系统,优课、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同步推进,全市学校共享使用,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此外,目前已为超过7万教师、100万学生、150万家长开通学习空间账号,中小学生账号开通率已超过95%,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师生、家长可用五个体系、24个信息化应用平台

据了解,该工程分别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两个方面,整合、开发了一整套应用平台。

其中,教育资源管理体系包括1个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体系包括5个应用平台:选课学习、成绩管理、成长档案、互动答疑、高中生学分管理等应用平台;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括4个应用平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成长档案、科研课题管理、网络协同教研应用平台;微课掌上通体系包括3个应用平台:家校互动、在线网络作业、在线英语口语练习应用平台;教育管理体系包括11个应用平台:协同办公、公文管理、消息中心、数据管理、档案管理、党建管理、装备管理、社团管理、数据填报、站群管理、评选管理应用平台。

据介绍,这五个体系、24个应用平台全部可通过新版的东莞教育网一个网站登陆,全市学生、家长、教职工和教育管理人员,均可使用1人1个账号进入有授权的所有平台,进行相关操作。

目前,上述应用平台基本完成开发,其中,15个平台已上线使用,9个平台正处于最后的测试阶段,全部应用平台都将于今年内投入使用。

微课掌上通深受家长欢迎 可为全市家长省1亿开支

微课掌上通”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上线使用,目前的主要功能有家校沟通、学生在线作业等。“微课掌上通”的使用方法与“微信”相似,但与微信有所差别,主要是增加了具体的教学特色应用功能。在手机上使用时,只需要下载安装“微课掌上通”软件即可免费使用,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家校互动沟通平台。

微课掌上通”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广大家长的普遍欢迎,截至9月23日,全市已完成分配账号268万人,其中教师7.2万、学生108万、家长152.8万,登录访问平台的用户数量增长十分迅速,目前日访问量约10万人次,仍在不断增长当中。

具体的使用当中,市、镇教育部门和学校,可通过该平台,向全市、全镇或全校学生、家长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和提示信息;家长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这类信息外,还可了解子女日常在校表现、查看每日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查询子女所在班级和学校的动态信息,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互动交流。也就是说,“微课掌上通”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与学校双向沟通的免费便捷服务,从功能上完全可以取代商业性家校沟通服务。全面推广使用之后,相比使用商业性家校沟通服务,仅此项功能即可为全市家长每年节省约1亿元的开支。

已建成3620节微课优课 全市可共享

建成优质课堂自动录课系统,充分发挥骨干学校、教师的作用,今年已建成优课、微课资源共3620节,并通过信息化渠道,供全市师生随时随地点播使用。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将探索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建立“网络名师课堂”平台,整合全市优秀教师资源,应用名师课堂平台进行网络授课,突破地区、学校名师资源有限的瓶颈,让薄弱学校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共享优质课堂资源、名师资源,将优秀教师的课,通过信息化手段延伸到各个镇街、各个学校,为学校、师生打造一个开放共享、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薄弱学校特别是广大民办学校提升教育质量,让广大新莞人子女在民办学校也能更加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

继续引领教育教学方式深刻变革

据介绍,未来几年,东莞教育信息化发展将紧密结合全市“智慧东莞”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智慧校园、基础教育智慧应用大平台、职业教育智慧应用大平台、智慧教育管理大平台的建设与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师生信息化能力、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运行机制,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该工程还将充分发挥镇街、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深入应用,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