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重大项目建设敲响重槌

15.06.2015  14:42

本报报道,昨日上午,市领导挂钩督导重大项目5月份情况通报会召开,会议分析部署了推进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通报会后,为市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强调要以“三严三实”作风推动重大项目工作见实效。

以“三严三实”作风推动重大项目工作见实效,无疑是对今年重大项目建设的“响鼓重槌”。据报道,5月份,东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约2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9%。1-5月份,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0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2.4%,同比下降10.3%。而在市政府督办的14个重点项目中,1-5月份完成年度投资10.5亿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4.8%;累计完成投资64.6亿元,总体投资进度偏缓。正因此,袁宝成强调,用“三严三实”的标准尺度衡量,政府系统干部还存在一些不严不实的问题。践行“三严三实”,要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

从时间跨度来看,6月已至,全年时间已快过半,然而,重大项目建设所反馈的数据却不免让人忧虑。作为东莞转型升级的一个战略安排,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将重塑东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面貌。关于这一点,这些年来,无论是经由理论的认证、客观的实践,还是媒体的宣导,均已成为全市上下谋发展的共识。然而,具体到战略的落实和推进,却有喜有忧。而今,以“三严三实”作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破除重大项目建设中某些干部的责任意识缺乏、“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的现象,无异于为重大项目建设竖起了组织纪律和政治的大旗。不难设想,“响鼓重槌”之下,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工作作风为之改观甚至焕然一新,也是值得期待的。

的确,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临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越是不能怠慢和松懈。特别是,在现有的行政模式和公共文化还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变革之前,改革就如同涉水过河,不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利益格局会对日常工作形成阻碍,旧有的利益结构和文化也会对新的生产力发展形成制约。这种情况下,正如袁宝成市长所指,要借助“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转化形成推进具体工作的强大动力,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力争工作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没有这样的钉钉子精神和啃硬骨头的作风,不仅重大项目建设战略意图有可能流于空谈,而且东莞城市整体的转型升级也将面临重重障碍。

这也是近两年以来,市领导多次指出,要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强调制度设计必须跟上新型产业业态发展的现实需求的根本原因。不言而喻,各级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是构成政治生态的“细胞”,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是对于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它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也是制度建构的扩展,还是巩固良好政治生态的抓手。借助“三严三实”推进具体工作,必将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一个更便捷、更优良的工作环境,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创造新的空间和机遇。这无疑是夯实东莞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