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艰辛未动摇 三代电工守护海岛光明14载

14.08.2014  15:24
南方电网珠海供电局的员工们的付出,让村民的生活从煤油灯的幽暗转向电灯的明亮,从无电可用到冰箱、空调一应俱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宁静的荷包岛上时,大部分村民都还在睡梦中。像过去的1000多个日子一样,余骏早早起身到电房对发电设备进行例行检查,为9时开始的送电做好准备。

只要有他们在,孤岛就不孤,岛上就有光明。”岛上居民这样说。荷包岛是珠海高栏经济区的海岛之一,与大陆的交通仅靠每两天往返一次的渡轮维系。自2000年7月起,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珠海供电局的员工们就开启了在荷包岛上的常驻生活,肩负起发电、送电、电力设施运行和维护的重任。包括余骏在内,已有三代员工在这里默默耕耘了14个年头。

城区的繁华在岛上只能化作孤单的坚守,都市的娱乐在这里只是爬爬山路的自我消遣,对家人的思念也只能依靠电话聊以慰藉。他们的付出,让村民的生活从煤油灯的幽暗转向电灯的明亮,从无电可用到冰箱、空调一应俱全。而今,只为这不熄的灯火,他们仍在坚守。

三代电力员工接力守护海岛光明

2000年的珠海,万家灯火不熄,一派欣欣向荣。彼时,一海之隔的荷包岛却依旧孤单而暗淡,没有电,没有通讯,岛上的荷包村也成为这座城市最后一个不通电的村庄。

同年7月,本已准备退休的珠海供电局电力工人俞鹏接到任务后,立刻带着一把砍刀和一台柴油发电机上了岛。由他而始,这座孤悬海外的岛屿真正有了电灯。

尽管已想象过多次,但这里的“原生态”还是让俞鹏有些惊讶。由于岛上供电线路未联网,2000年前,当地只能由村委会自行使用柴油发电。“最初的两台发电机都是从船上拆下来的,发电成本高,所以家家户户都还是点着煤油灯。”他说。

恶劣条件下,他简单搭建一座发电机房。“才刚建好几天,就遇上了台风‘启德’,12级强风把3个风电站的风叶都刮到海里了。”俞鹏一面翻着一本纸张泛黄的记事本,一面回忆。记事本里记录了2000年至2002年他在岛上每天的工作,巨细无遗。

两年后俞鹏退休离岛,继任者何国庆“接力”七年,坚守岗位直至因病去世。2010年初,这份在外人看来“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传到了“第三代”电力员工余骏手上。

条件艰辛却从未动摇

在一栋两层楼高的小平房里,一楼简单地摆放着木制小沙发,一台电风扇,两张拼起来的木桌上放着医药箱和文件夹,这就是余骏现在的办公室,楼上则是他的宿舍。“以前条件没这么好,连个烧水壶都没有,现在的白墙都是前几天刚刷好的。”余骏说。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在厨房做饭,突然看见边上有条大蛇,我和它面面相望了好一会儿。”余峻说,经验丰富的村民们帮他赶走蛇后,他才知道那是一条2米长的眼镜蛇。

余骏每周最多只能回家一趟,而每次回家,他需要在码头等待没有固定时刻的轮渡,到了镇上等待公交车,一趟下来往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

无法周到照顾家人令余骏愧疚不已。“2010年冬天的时候,我妻子怀孕了还到岛上来看我,给我送饭菜。那天下午她突然肚子痛,这里没有医生,出市区也很不方便,当时真的六神无主。”回想起来,他仍心有余悸。

有一次,听到9个月大的女儿高烧不退时,他心里着急却仍要坚守工作;面对家中70多岁的老母亲,他却无法在身边尽孝。“家人总想我回市区工作,但话到嘴边还是很少会说出口。”已经45岁的大男人余骏说起这些,眼睛忍不住有些湿润,对于坚守海岛的选择,他却从未动摇。

岛上居民把他们认作自家人

在这个13平方公里的海岛上,有84户人家,总人口366人。由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岛上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岛上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与此同时,岛上一半以上的村民以捕鱼为生,如果海鲜没有及时冰冻,就意味着村民的辛勤劳动将付之东流。因此,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电力员工坚守孤岛的最重要原因。

以前用不上电,海鲜一拿回来就坏了,卖不出去自己也吃不了。自从有电之后,冰箱、洗衣机这些电器用起来都很方便。”岛上居民张池华感慨道,电力员工的敬业让他深受感动。

现在,每天发电前余骏都要提前检查线路,发电时要守着机器,防止漏电、漏油等事故发生。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雷雨天气增多,为了确保岛上的可靠供电,余骏冒着烈日酷暑接连奋战。一旦有村民致电反映有停电的情况,余骏就要迅速赶到现场排查,经常在高温天气下一干就是3个小时,工作服早已湿透。

日积月累的相处,当初孤身一人来到荷包岛的余骏,早已被岛上的村民认作自家人。有时在户外巡视线路、查看设备,做些日常维修工作时,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他们到自己家吃饭。

不时的一顿粗茶淡饭,路边的一席家常话,让余骏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虽然不好意思上人家蹭饭,但被乡亲们关心的感觉真好。”余骏说。

原标题:三代电力员工守护孤岛14载,岛上居民感慨 “只要有他们在,岛上就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