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备受青睐 今日可作“中伏”天灸

23.07.2015  17:39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之一,三伏贴是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法,又称“天灸”疗法。随着酷暑的到来,新兴县不少医疗机构的三伏贴天灸吸引众多市民。据医生介绍,此时贴三伏贴对于治疗慢性虚寒性等顽疾有独特疗效,天灸群体以幼童以及中老年人为主。

医生介绍,如错过了伏前加强和初伏,也可从中伏开始帖敷天灸药物,但须坚持做完末伏以及末伏加强治疗,才容易产生效果。

三伏贴长期坚持见疗效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一般长达30天至40天,据新兴县中医院康复科医师程海光介绍,这段时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佳时机。

“三伏贴则是将具有中医特色的子午流注时间治理与辛温驱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的药物相结合,在特定经络穴位上治疗特定疾病,疗效甚为显著。”根据县中医院近年的治疗及临床跟踪观察和总结,三伏贴可治疗的疾病范围广泛,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经常感冒患者,消化道疾病如虚寒性未通、慢性结肠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肩颈腰疼痛、过敏者,对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平常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其有效率达82%以上。

针对不同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贴敷的穴位有所区别。其中针对胃肠炎,就以贴敷腹部穴位为主,类似肺炎、哮喘、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问题,以胸背部以及腰部的穴位为主。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梁婆婆坚持贴三伏天灸已有两年,“感觉好多了,一开始还不相信冬病能在夏天治疗,第二年末关节疼痛就开始有所缓解了,现在已逐渐好转。”

不少人对天灸治疗的认识依然存在着误区,“误以为天灸能即时治病,其实以‘防病’为主,他们一旦发现没有产生快速的效果就会有所质疑。”程海光解释,天灸是一项长期调理性的疗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效果来,坚持做完整个三伏天的疗程。“有的人需要坚持做三五年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增加机体功能和抗病能力。”

治疗当天不宜洗冷水澡

“天灸治疗越来越受青睐,今年医院的伏前加强以及初伏都超过200人。”程海光回忆道。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天灸,程海光指出,由于天灸选用辛温性的药物,体质偏热的人做天灸可能会产生反作用。

此外,正处于发烧、化脓性扁桃腺炎等急性病发作期的人,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以及皮肤外用药容易过敏的人等都不适宜贴天灸药。

不少接受治疗者反映,贴敷天灸药物后会出现皮肤灼烧的疼痛感,程海光表示,这属于正常现象,“由于每间医院所采用的药物不一样,县中医院使用姜汁进行调药,对皮肤起作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快,效果明显,贴上药物大概十几分钟就开始出现灼热感。”

针对贴敷时间,程海光建议,成人一般每次贴敷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儿童贴敷时间则不宜超过1个小时,同时根据个人皮肤耐受性不同,贴敷具体时间长度也不尽相同,时间过长的话会引起水泡,这时候应该注意保护创面,发泡面积严重者应该前来医院接受医疗,避免个人处理不当引起感染。

贴敷过后的4个小时内不能让皮肤湿水,因为此时的药效还在发挥中,患者不宜在当日洗冷水浴,洗温水浴可以让身体皮肤受热度稳定。期间应该注意饮食,戒食热毒、易化脓食物,如香芋、花生、牛肉、烧鹅、鸭等,以免影响疗效。

记者从新兴县中医院了解到,一个三伏天“天灸”疗程分为5个时间段完成,分别是伏前加强、初伏、中伏、末伏、末伏加强。而今年“三伏贴”从7月3日开始,具体时间为:伏前加强7月3日,初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末伏8月2日,末伏加强8月12日。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记者 冯凯思

实习记者 李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