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一市加快融合提质,去年成绩斐然

17.04.2016  09:41

  2015年,大融合,犹如一束阳光,穿透纷繁复杂的经济迷雾,打在江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

  伴随着珠三角再次被赋予新的国家功能,这里注定将成为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各自为政、区域分割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在新常态面前,改革者进、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令人欣喜的是,东部三区一市在“东提西进,同城共融”的战略下,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启动,以“1+6+N”的大格局抱团创新;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写入泛珠指导意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正在汇聚各方智慧加快规划编制工作。

  再来看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2015年,东部三区一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达663.98亿元,占全市的71.7%,比上年的609.17亿元增加54.81亿元,净增9%,增量占全市增量的72%。与此同时,东部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和增加值比上年也有较大提高,GDP增速也高于西部。

  发展“航道”转换背后,折射出江门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更理性和长远的眼光,审视东部板块的走势。“高、大、上”平台蓄势待发,五大产业集群抱团出击,“4+1”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创新加快发展和加快创新发展的时代,东部三区一市没有理由不努力。

  前路漫漫。然而,这片区域对于江门加快发展的探路,已云开见日。

   机制完善

  1.已出台《三区一市建设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程

  2.编制形成《江门市“1+3”清单目录(2015年本)》

  3.江门大道PPP改造成功纳入我省首批PPP示范项目;市交通局与中铁珠三角投资公司就江门大道PPP改造项目现场签订合作意向书;交通局已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对江门大道调整为收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4.赋予江门市滨江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第一批行政管理权限事项共41项,赋予江门市滨江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第二批行政管理权限事项共86项。

   交通一体

  1.列入交通大会战的21个项目,已开工的项目共18个项目,2015年度完成投资113.7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的109.92%,累计完成投资约225.1亿,为交通大会战项目总投资的31.97%。

  2.江门综合交通枢纽站已形成规划成果,并开展第三方咨询。

   规划协调

  1.编制完成《江门市东部三区一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编制完成《江门市三区一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

  3.完善“三区一市”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推动三区一市规划管理同一系统、同一标准、同一张图工作。

   产业同兴

  1.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明确将江门高新区纳入“示范区”范围。

  2.制定了市区两级联动招商工作机制、做好招商引资“五个明确”工作方案,整理汇总市区两级招商联动产业招商情况,与相关市区开展联动招商。

  3.2015年3月,印发《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4.研究制定了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设资助试行办法,指导并组织三区一市企业(单位)申报省级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研发项目80项。

  5.研究制定江门市支持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试行办法、关于支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所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级8家。重点推进与天津大学共建天津大学华南研究院。

  6.编制完成《江门市创意产业园(珠西智谷)城市设计》;初步整理约1000多亩首期开发土地;珠西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基本组建;引进了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项目、固高公司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五邑大学校城融合基地积极筹建。

   环境共治

  1、三区一市2015年共淘汰“黄标车”17171辆,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0.8%;共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黄标车”7189辆,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8.3%,三区一市均已完成全面完成省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

  2、江门市各类公园建设标准指引及公园标识设计工作现编制单位已提交初步成果。

   民生共享

  1、组织研究三区一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新增5条快速公交线、开通新会至沙坪快线、新增12条常规公交线、优化调整10条公交线,初步形成三区一市互联互通骨架。

  2、三区一市新增公交车121标台,建成候车亭100个。建立起公交发展专项资金+国资运营的公交资金筹措机制。

  3、已于2015年10月完成自查,三区一市实现统一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资助标准。

  4、“平安通”项目以蓬江区及江海区为试点,已于2015年9月开始顺利运营。2015年主要实现蓬江1900人、江海1100人的装机。

  5、市区应急各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风评、水保、水库复测等前期工作,并于2015年5月12日通过立项批复。

   展望“十三五

  构建“一轴,一水,一核心,南北门户、一产业合作区”发展格局

  一个平凡的一天。在高新区,地尔汉宇的厂房中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蓬江区,万达、汇悦城等商业综合体的人流络绎不绝;新会区,中车基地里一列列美观大气的CHR6正在火热组装中;鹤山市,江门大道北线辅道施工如火如荼。

  时光催人老,也催人奋进。对于东部三区一市来说,发展提速势在必行,如何权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在张弛有度中找到适合江门的发展节奏,无疑需要更广的视野、更大的胆略和更高的智慧。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全域经济、市级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和特色镇域经济发展。“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取得重大进展,东部融合提质,西部协同共进,全市形成交通一体、产城互动、旅游联盟、环境共治、民生共享、分工合作的发展新格局。

  东部三区一市加快融合提质,构建“一轴,一水,一核心,南北门户、一产业合作区”发展格局:以江门大道为主轴建设高端产业发展走廊,以江门水道为纽带打造岭南文化展示和创新发展带,以蓬江、江海和会城构建城市核心,打造新会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鹤山物流枢纽中心两大门户,推进鹤新蓬产业合作区建设,形成共融共享共兴的紧密共同体,打造江门创新型城市先导区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其中,在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方面,加快蓬江、江海、新会三区整体融合,打造蓬江金融商贸会展中心,加快滨江新城、珠西智谷建设;打造江海科教创新中心,重点推进科教新城建设,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功能;打造新会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商务、商贸服务功能集聚的枢纽新城,打造“美丽湖湾”;鹤山方面强化“珠西制造、物联江佛”的北门户功能,依托广珠铁路、南沙港铁路与鹤山港,力争建成南沙港的无水港、华南地区铁路集装箱分理站,打造珠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辐射大西南的重要物流基地。

  方略既定,蓝图已绘,东部争相竞进的发展豪情,喷薄而出。

   声音

  五邑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刘志坚: 建设珠西枢纽站必须更开放包容

  打造“三门”,就是要把江门打造成为要素流动便捷的“枢纽之城”,建设珠西枢纽站就是江门落实省委精神的具体体现。“珠西枢纽”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经济枢纽,它将有助于江门聚焦临港(站)产业、物流产业和相关综合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将综合交通枢纽转变为区域经济枢纽,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集散优势、经贸优势和城市发展优势,最终把江门打造为珠西中心城市!

  建设珠西枢纽站,必须解决好更加开放包容的问题。综合交通枢纽或者说枢纽型城市的核心是交通运输便利、要素流动顺畅、经济体系开放。所以,作为“珠西枢纽”所在地的新会区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文化,放眼珠西、放眼珠三角、放眼粤西、放眼世界。当然前提是要放眼江门,扩大对东部其它两区一市的开放。文化宽容的程度在相当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水平,我们不应纠结在过去历史上新会如何如何的“”,江门街如何如何的“”,而应摒弃尊大,平等合作,包容发展。

   江门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赵前斌:四小“”合为一体有利于“养大鱼

  东部三区一市的产业同兴只是刚刚开始。这是政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产业融合化趋势因势利导、整合发展的结果,四个小缸合成一个大缸,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有利于养大鱼引大项目,同时有利于向珠三角核心区敞开大门承接辐射。随着江门大道的南北贯通,东部三区一市的发展将会呈现一极辐射(广佛)、一轴带动、两翼扩展、向西延伸的新格局。

  对此,要以三区一市为整体,推动规划的一体化、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在加快各市、区传统支柱产业升级的同时,合理布局发展装备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加快大产业的培育。同时也希望加强市级的统筹,将镇街的招商、发展工业等主要经济功能集中到市、区一级,使镇街集中精力发展好社会服务业,加快产业同兴的步伐和提升档次。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以“同城化工程”提升百姓认同感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东部一体、推动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东部三区一市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存在差异,要实现东部三区一市“民生共享”,关键是要打破原来公共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做好在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统筹、衔接,实施东部三区一市民生领域的协同发展,通过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工程”,提升百姓对东部一体的认同感。

  “民生共享”目标的实现关键要靠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地区保护,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影响“民生共享”、和谐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分阶段设定建设目标,重点突破,有序推进。例如东部三区一市教育资源各自封闭的状况如何打破;公共交通如何实现一卡通,达到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如何建立;大民政服务如何跳出三区局限着眼东部一体等等。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做好制度安排,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壁垒,加大对东部三区一市的财政统筹力度,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环保和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共享资源,努力将东部三区一市基本公共服务做到政策统一、标准提高、体系完善、受益对象全覆盖、服务水平大提升,为江门东部一体战略的实施提供民生保障。

   江门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卫中旗:以绿色发展引领“秀美侨都”建设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公园城市”以来,全市上下不断转变观念、落实行动,掀起了植树、建园、建设“绿色江门”的热潮。“公园城市”建设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秀美侨都”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侨乡的重要途径。从现实来看,区域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越来越体现人居环境等软实力的竞争。自然生态优美一直是江门的发展优势之一,今后这种优势不但不能弱化,而且要不断地强化,并使其转化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理念和重要途径,江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前列。建设生态文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转变与提升,除了植树、建园之外,还应具有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可以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引领,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绿色产业代表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生产资源要素向绿色产业流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两型”产业,逐渐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加强创新驱动,以技术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和循环化;引导居民厉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居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