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叠加放飞梦想 东莞城市价值卓越提升

15.07.2020  12:34

东莞正面临“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城市价值卓越提升。图为东莞中心城区

日前,东莞图书馆因为一则温暖的留言感动许多人,东莞这座城市的温情与活力、书香和浪漫、发展和希望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你为什么选择东莞?机会?梦想?生活节奏?

作为外来人口大市,东莞包容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成长受到世界关注。东莞正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我市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承载着上千万人的梦想。

梦想之基

抢抓“三区”叠加机遇,推动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9年,东莞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2019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9482.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465.3亿元,增长8.5%,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达13801.7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增长8.5%,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二……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产业制造业的先驱城市,接壤湾区中心发展城市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位于“黄金位置”的东莞,自2019年以来牢牢把握住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交出亮眼成绩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我市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在此重大历史机遇下,我市进一步聚焦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从东莞制造迈向东莞“智造”。目前,东莞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松山湖科学城,已获省同意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将连同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接下来,我市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加强与光明科学城的对接;加快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完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建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把松山湖科学城加快打造成科学之城、创新之城。

此外,东莞还将主动对接广州、深圳这两个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强交流,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做好政策、产业、规划对接,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东莞和广州、深圳的合作更为紧密。据了解,2020年一季度,东莞来自深圳市的投资项目达57宗,协议投资额高达153.28亿元。

梦想蓝图

优化“三区”叠加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格局

如何把握“三区”叠加历史机遇,绘好东莞发展蓝图?

东莞给出答案:在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目标下,把握好“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开展优城市、拓空间、提产业、强基层、惠民生、促改革六大工程,着力优化对接大湾区城市空间的格局,确立“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明确以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作为都市中心,并根据不同分工进行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升。

2020年1月,南城街道水头村拆迁安置工程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水涧头村的拆迁安置工作取得进一步进展。截至6月12日,该村拆迁总签约户达到264户,占总数的80.55%,总签约栋数508栋,占总数的75.82%。

启动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三区”叠加的重大机遇下,为推动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水涧头村的拆迁安置工作,是推动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广东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出台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将东莞纳入“大深圳”(深圳都市圈)范畴,东莞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进行“全球智能商务中心”打造。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东莞“湾区都市”形象的标杆地区。

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立足于“链接全球、领航东莞”的国际视野,以“东莞门户、城市客厅、创新枢纽、区域引擎”为目标定位,围绕商务区“一心两轴四组团”的空间格局,首期聚焦金融区、回迁区和中央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将打造“世界智造门户、湾区魅力都心”。东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重要一环,以其智造全产业链条融合和接驳都市群联动协作,以东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全球智能商务中心”,未来将担任承接和输出中枢的作用。

水涧头村拆迁安置工作加速,全面拉开了东莞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的大幕。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东莞国际商务区这一平台载体,可以进一步发挥服务业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新业态,推动形成与东莞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东莞夜景

梦想翅膀

以“三区”建设为引领,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

东莞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如何借助“三区”叠加机遇,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东莞提出,夯实先进制造业这一立市之本。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强、大、精、优”产业体系发展工程,抓好重点行业、关键环节的补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枝”,推动台港澳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更多的百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坚持以“三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抓好实施方案落实,扎实推进首批5个基层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各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事权下放清单和审批流程。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人才发展和营商环境。

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加快推动信息制造业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等集聚发展,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大力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加快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创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统筹整备、土地合作开发和利益共享等机制。通过“三旧”改造、TOD站点开发等来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同时,打造滨海湾新区、松山湖高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主要载体。

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方面,全面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谋划推进一批院市合作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加快筹建大湾区大学。大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办好大湾区院士峰会、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加快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

记者 向连/文 记者 郑志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