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助推东莞迈向金融强市

16.04.2015  13:34

本报报道,力争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数量超过300家,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形成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的“东莞板块”……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今后金融工作的量化目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作重要讲话,动员全市金融系统主动适应东莞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几年前,东莞就提出,要把东莞从金融大市建设成金融强市。时至今日,东莞成就固然不小,不过,却难言已达到金融强市的目标,因此,仍需倍加努力。让我们乐观的是,东莞下一阶段建构金融强市的努力,发生于新的时空环境中,三大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深化改革,会催生共向发力的效应,助力我们建成金融强市。

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释放巨大的金融需求,而为了对接这种金融需求,国家会持续推进金融支持政策的工具化。东莞虽然储蓄额度较大,但长期以来却受困于融资工具不足,难以消化本土储蓄额度。而在国家创新金融工具基层化的新趋势下,工具的丰富和多元化,无疑有利于东莞资金使用量的增加,为金融业的成长创设条件。

其次,“互联网+金融”将激活东莞金融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仅仅从目前情况看,由非金融机构所发起的“互联网+金融”锐利攻势,诸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腾讯的微众银行不仅开办网上银行,而且还开辟了征信系统,再加上P2P的运行,“互联网+金融”已侵夺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势力范围。不过,包括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即使被动应战,也势必调动创新能量。双方的竞争,当会激活金融业的创新力,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东莞金融业注定不会充当看客,大有可为。

第三,深化改革为金融业的成长提供系统性的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深化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制度和体制的再造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凡是束缚金融业成长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都会受到从头到脚的检视,所有病灶都会被实施刮骨疗伤般的手术。而东莞金融业既往成长的受限因素,也可以被移除。在注册制即将实施的情况下,东莞公司上市步伐将得到激励,而在征信系统加速建构的语境下,抵押式贷款将逐步变成过去时也是可能的。试想,在征信系统发达的美国,抵押式贷款只占到贷款总额一成,而中国由于征信系统不发达、信贷支持系统不健全,抵押贷款竟然占比达九成。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发展金融的受限会更少,而支持因素会更多。

三十几年来,东莞顺势而为,成就了“东莞制造”和金融大市;今天,东莞亦可因势导利地成就“金融强市”,这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