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乐平机械装备抢滩万亿产业“制高点”

04.08.2014  11:50
踏入下半年,佛山吹响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万亿产业带的号角,三水的工业重镇乐平,正发生一场“由轻到重”的产业聚变。在项目招商方面,乐平则以引入集成应用商作为机器人产业链招商的突破口,同步向关键零部件制造、精密加工、机器人展销、租赁等领域发力。

经过在机械行业的多年深耕,佳明的注塑机产品已处于行业前列。

  踏入下半年,佛山吹响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万亿产业带的号角,三水的工业重镇乐平,正发生一场“由轻到重”的产业聚变。

  经历了早期“做大总量,形成规模”的一轮滚动式积累后,乐平围绕存量的传统制造业,往产业链上下游深耕发展,并逐步形成一批机械装备制造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但随着下游环节的增长乏力,对上游机械制造环节也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在华南汽车产业版图急速扩张的背景下,乐平抢抓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先后引入北汽福田、飞驰客车以及一大批极具实力的汽配产业项目,在较短时间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袭,一幅从传统制造向机器“智造”跃进的宏伟蓝图,正在乐平徐徐展开。

  策划:王伯乐 赵进 三宣

  撰文:罗湛贤 陈奕凯 刘陈 叶瑞森

  摄影:罗湛贤

  产业链聚合“由轻到重”迈向高精尖

  稍稍梳理乐平的产业结构不难发现,作为乐平主导发展的五大产业方向,以陶瓷机械、电气机械及设备、塑料注塑机械、铝型材挤压机等一批轻质机械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已渐成气候。

  “在早期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从不少铝型材、陶瓷等企业逐步从周边先发地区溢出到三水,也随之带动一大批上游的机械装备企业在此集聚。”三水工业园区招商局常务副局长吴志新表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园区机械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2家,占全镇规模企业的五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近20%。

  尽管相比起南海、顺德等机械制造的先发地,这样的产业规模并不突出,但并不乏行业影响力和创新竞争力。“很多企业看起来不大,但在行业细分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比如普拉迪数控在铝型材的加工方面排在全国前三,恒力泰作为国内乃至亚洲的陶瓷压机制造龙头企业,目前开发出的全亚洲独有万吨陶瓷压机。”吴志新说。

  然而,近年来,受下游制造行业需求不振的影响,镇内的陶瓷、注塑等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瓶颈渐显,另一方面,由于乐平机械产业结构仍以配套协作企业为主,产品众多,但多为贴牌生产或“为人作嫁衣”,产品附加值偏低。

  “正是由于原有领域已经触碰到天花板了,我们才下定决心毅然转向新的市场蓝海。”广东佳明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镇洪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斥资10亿元进军重型挖掘机械领域,目前项目已进入试产阶段,正式投产后将成华南地区最大挖掘机生产商。

  而随着华南汽车产业版图的急速扩张,在一汽大众等整车项目落户带动下,乐平提前谋划,在近十年间迅速抢食汽车产业“蛋糕”。经过近三年产业链招商的重点发力,目前已初步形成超40家、产品覆盖上中下游汽配产业集群。

  今年,北汽福田华南最大生产基地在乐平的正式启动,为三水在华南汽车产业版图中分羹抢食带来整车的核心动力。“福田三水项目将来有望拉动2000亿元的产值。”在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看来,该项目将成为佛山冲刺机械装备制造业万亿元产业带的主力军。

  “此前园区引入的更多以二、三级整车配套商为主,下一步将瞄准特种车型、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和高端零部件制造商重点突破。”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何顺荣透露。

   全链条推进打造“智造”产业生态体系

  在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高精尖”领域加速聚合的同时,乐平再次超前谋划,谋求抢占“智能制造”产业浪潮的制高点。

  走进澳美铝业、佳明重工、创兴五金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可以发现,传统流水线上工人密集作业的场景已经被一台台机械手矫健的身姿所取代。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园区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对生产自动化改造有着庞大的潜在需求。”何顺荣介绍,目前园区已先后推动10多家企业应用超过60台ABB、库卡、安川等知名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另有日丰、宝钢等10余家企业计划应用机器人对生产线进行提升改造。

  以终端应用为切入点,乐平还尝试建立“集成商-租赁公司-机器人应用企业”三方合作模式,通过机器人租赁平台和租赁机制,加快推动传统企业应用机器人进行转型升级。目前正与广业集团、广东宏泰等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在项目招商方面,乐平则以引入集成应用商作为机器人产业链招商的突破口,同步向关键零部件制造、精密加工、机器人展销、租赁等领域发力。目前已成功引入4家国内知名机器人集成及制造项目。此外还牵头制定并出台了《三水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扶持实施细则》,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我们的思路是对外引入行业龙头项目,在内则引导有潜力的存量企业向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开拓。”吴志新介绍,目前引入的4家机器人产业项目中,禾闰、杰特盟即由园区原有企业转型而来,下阶段还将推动普拉迪数控、巨电机电等企业与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合作进军机器人本体生产环节。

  此外,乐平还利用创业中心超4万平方米的载体建设工业机器人孵化园,目前已引入具有机器人自主研发能力的集成企业及技术研究院项目落户。吴志新表示,通过引导“机器人上楼”,吸引核心零部件、集成应用、配套夹具等一批有技术储备的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创新,从而形成机器人产业内部循环的生态体系。

  按照全产业链推进的思路,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德国KUKA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首个机器人培训中心,下一步将在将在西二环以西片区建设智能制造片区,西乐大道以南片区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孵化器、及高校科研平台片区等,以北片区建设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日前已与南海狮山的佛高区核心园一道成功入围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聚焦

  佳明机器:

  注塑机龙头

  掘金重工“蓝海

  在西二环桥底,一处崭新的厂房内,一台台印有KAIMING的庞然大物一字排开,分外醒目。这是佳明机器首批试产的重型挖掘机,初步计划将推向广东、广西、湖南等周边区域市场。

  从注塑机行业领军企业纵身跳入相对陌生的领域,佳明机器总经理陈镇洪坦言,这样转型很大程度上源于形势倒逼。“2012年之后,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由于下游塑料企业的需求不振,导致上游行业普遍遭遇供大于求的困境。

  尽管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公司依旧能保持业绩的平稳,但深感行业红海难有大作为的佳明,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将视野投向广东还相对空白的工程机械市场。“我们前期做过市场调查,首先目前广东尚未有成熟的企业涉足;其次广东这边原来偏爱用二手挖机,但随着国家限制进口,势必拓宽起本土企业产品的销路。”陈镇洪估计,仅仅是广东一省的市场需求就达2万台。

  在机械行业深耕多年的技术优势也让佳明的“重转身”极具竞争力。“我们在开发挖掘机时,借鉴融合电动注塑机的部分技术经验,这也让我们的产品独具特色。”陈镇洪透露,佳明挖掘机凸出了电动、节能的元素,在保持动力强劲的同时,能达到低噪音,低油耗的效果,能适应在复杂的山区环境进行作业。

  “相比起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行业带头大哥,我们的品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但在技术水平并不存在太大差距。”陈镇洪告诉记者,尽管工程机械近年来的发展也并不景气,但他对城镇化启动所带来的市场前景依旧十分看好。“关键是要立足本地,在产品定价和售后服务方面凸出自身经营灵活的优势,同时希望政府能对本土企业的机械产品加以推广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