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

20.06.2017  12:57

佛山三水启动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抒写三水新故事!6月19日下午,三水以空前规格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拟投入55亿元,以超前力度开启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据悉,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多个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均刷新三水医疗卫生改革的纪录。

步入“千亿俱乐部”的三水,逐渐成为佛山新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水大手笔进行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区域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有抢抓粤港澳湾区机遇的外生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三水迎来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经济已经给予了我们历史的发展机遇,我们不乘势而上就会错失一个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要对标一流进行布局,对标一流进行建设,对标一流进行管理。”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以“转观念、领任务、抓落实”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黄福洪表示,三水向东就是把最高效的资源配置接过来,建设卫生高地然后往西辐射。在主动担当的过程中,抓住医院、医疗机构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

据悉,三水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借景布局、服务别人、对标一流”为纲领,坚持“着眼长远、科学布局、支撑产城;上联下通、借智发展、优势互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产服共进”的总体思路;以“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优化布局、完善体系、补齐短板、均衡发展、优势突出”为实施路径,努力创建“家服务、云管理”区域大健康系统,以此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新竞争力,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中央。

1 硬件提升

投入47.7亿元建设医疗基础设施

三水财政计划投入27.7亿元,社会投入20亿元,用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布局医疗三级网络,“点线面网”构建区域大健康系统。

基层医疗服务站点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三水将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22个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实现每个村(居)有一个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依托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普通市民或者企业员工都能够通过签约家庭(企业)医生享受上门服务,签约内容涵盖常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镇街医疗资源分布方面,“十三五”期间,三水将推进三水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在乐平镇、白坭镇各新建一间公立医院,为周边群众和产业工人提供服务,满足群众综合医疗和住院需求。

高端医疗服务供给上,加快推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建设,将省级名院请到三水,将其打造成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医院,计划在2020年7月正式运营,使群众在三水可以享受到省级医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三水区副区长胡英表示,三水新增22个家庭医生服务站,实现每个村居有一个家庭医生服务站。同时优化区级卫生服务机构,主动向粤西北辐射重点专科优质资源,对内通过医联体等多种方式帮助镇街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做好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其中,三水区人民医院作为三水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承担起急危重症的救治,并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三水区中医院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重点打造骨伤科、中医治未病专科。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将建设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同时,增加特需医疗服务供给,将省级医院请到三水,使群众在三水可以享受省级别医院高水平服务。

通过密集医疗服务布局,居民或者企业员工真正实现15分钟就医圈,危急重症患者可以在区域内得到有效救治,方便快捷转入省和市优级医院进行救治,甚至吸引花都、清远、肇庆、云浮等区域的病人也来三水看病。

2 人才强医

集聚医疗人才形成“富矿

未来,患者即使是在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享受到与区级医院同等的医疗服务,甚至可以看省市级医生专家门诊。人才强医战略实施后,三水将打造的医疗人才发展平台,形成医疗人才“富矿”。

投入方面,“十三五”期间财政将投入2.7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建设,建设不少于10个名医工作室,推出人才强医培育计划,打破医疗人才发展瓶颈,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绩效改革方面,鼓励区级医疗人才流向基层,通过医联体建设,区级医技人员职称、职位晋升、薪酬待遇与下基层服务挂钩,打通晋升通道。对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实行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二类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家庭(企业)医生享有不低于区属医院同级医生的薪酬待遇,充分调动家庭(企业)医生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的医生加入团队。

招才引智方面,建立服务三水的国家、省、市级知名医院、高校的医学资源人才库。在全市率先出台三水区名医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启动名医工作室建设。成立名医工作室,并拨付30万元启动经费,考核优秀的给予50万元资助,力争在充分发挥其医、教、研的高地作用,快速提升区级医院的专科水平。

人才梯队建设上,搭建培养和留住人才平台。通过医、教、研对接等多种方式,对基层人才实施人才阶梯式培养。出台三水区医学专家资源库管理办法;实施三水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125”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达到利用绩效工资总额的10%左右,用于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引进;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基层人才的培养和转岗培训。

专科建设方面,出台扶持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最高项目扶持资金可达72万元。争取在未来三年,建立不少于3个省级专科联盟,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创建省级重点(特色)专科1个,创建市级高水平重点专科1个、重点专科4个、特色专科6个,使三水区医学专科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互联网

探索“家服务、云管理”新模式

拿出手机,市民只要打开“家服务”APP就可预约家庭医生服务,并实现线上支付、满意度评价。穿戴智能监测设备,APP还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数据的实时监测,将家庭(企业)医生变为全方位的“健康管家”。

家服务”APP相当于“滴滴版”医疗APP,未来普通市民通过三水“家服务”APP,就可以实现网络视频咨询、挂号、缴费、门诊预约、上门预约、康复治疗、急诊呼救、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家庭医生则在系统上进行接单服务,向签约居民、职工提供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慢性病患者还可通过接入手环、家庭血压计等健康设备的数据,开展移动健康服务,实现预约就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远程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云管理”方面,利用家服务APP平台,汇聚海量的健康数据,打造健康大数据平台,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对三水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依托该大数据平台,成立三水区影像中心,实现三水区镇两级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通互认。

乐平:拟新建一间综合性公立医院

现在乐平人口已经超过21万,但是还没有一家大型的综合医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的服务需求。

衔接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乐平镇与优质医疗机构组成医联合体,建立社区上下转诊,形成线上联动、资源共享的分级诊疗制度。积极与社会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共建医疗联合体模式,计划在镇社区中心设立特色专科,开展社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升全镇疾病预防保健,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社区服务中心的专科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优秀的营商环境,与优质医疗机构合作,“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服务三水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三水区人民医院:上联下通提升

医疗服务水平

三水区人民医院对大塘卫生院的托管即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计划建设成中西医结合的区级医疗次中心。医院也将托管乐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后,也将针对大塘和乐平园区企业开展垂直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区域吸引力。以50万元年薪、30万元安家费等优惠政策,引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知名眼科专家肖泽锋,用4年时间把市级重点学科眼科建成广东省特色专科。积极筹建国医馆,打造名医工作室,聘请各大医院名优专家坐诊。现已特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资深教授王辉指导主持胃肠微创手术,填补了三水这一高端外科手术的空白。

■“点线面网”改革目标速睇

1 通过点的完善

完善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建设,将各种资源集聚到家庭(企业)医生服务站,解决群众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为群众提供医疗和健康管理全方位的服务。

2 通过线的建立

实现优质资源聚集到三水,区级资源下沉到基层,并为三水区医疗人才梯队建设搭建成长平台。

3 通过面的打造

完善医疗服务和健康体系,科学布局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满足群众不同的医疗和健康需求。

4 通过网的运用

构建医疗卫生大数据云平台,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动态科学管理、垂直精准服务;推出三水健康“家服务”APP,实现医生和患者无缝衔接。

5 通过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做好监督评价,将各项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人才政策速睇

1 医院管理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正式分开和管办评分开,精简优化审批流程,形成能上能下公开透明机制,能者居之。

2 管理团队建设

加强医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管理人才梯队储备,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型人才,特别是抓住院长队伍这一关键环节,实施院长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强院长队伍能力建设,建立院长队伍后备人才库,不断优化公立医院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院长年薪制。

3 绩效改革

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薪酬待遇,与下基层服务挂钩,形成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二类事业单位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未来三年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提高医疗人才待遇。

4 启动名医工作室建设

成立名医工作室给予30万元启动经费,考核优秀的给予50万元资助。充分发挥其医、教、研高地作用,快速提升三水区级医院专科水平。

5 对基层人才实施阶梯式培养

出台三水区医学专家资源库管理办法,培养“125”人才,即培养医学领军人才10名,杰出青年人才20名,医学骨干人才50名。

统筹:王伯乐 三宣 莘常泰

撰文:魏英 何坚敏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