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工业园 十年产业磨剑 三年聚合发展

26.06.2014  14:38

 

  6月26日,佛山又一整车龙头项目北汽福田三水基地正式奠基,为佛山乃至广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事实上,作为珠三角产业园发展的后起之秀,三水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早有长远而系统的布局和谋划。尤其以三水工业园为典型,从一穷二白到现代园区的骨骼已成、血肉渐丰,从产业链的松散凌乱走向对接融合,历经“十年发展积累,三年变革聚合”,如今,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机械及设备、医疗器械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渐显。

  在全省吹响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号角下,随着北汽福田的落户、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崛起,三水工业园向高端先进制造业进军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块产业高地的强势崛起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其发展模式又将如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先进制造项目扎堆撑起五大产业格局

  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必经历漫长的时光流转。与如今先进制造业扎堆撑起现代工业园区的格局不同,在三水工业园十年前创业之初,主要引入由南海、顺德等地转移过来的陶瓷、铝材等传统制造业。

  “当时园区工业基础差,没有实力,只有把量做大,才有主动选择的空间。”三水区副区长、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乐绍才将第一轮发展总结为“做大总量,形成效应”。

  但事实上,对于产业的后续动力,园区早有长远谋划。就在2005年前后,园区抓住了国内汽车产业迅猛崛起的机遇,成功引进爱汽科技等一大批汽配项目,并为此后三水发展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园区对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布局:一方面壮士断腕般淘汰陶瓷、水泥等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提高项目入园的门槛,有意识地强化项目引资方向向光伏新能源等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力。

  正是这样的战略调整进一步为园区的加码提速充实了动力。2011年,园区从最初的镇级工业园成功晋升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园之列。不久后,园区启动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总体战略规划,正式向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机械及设备、医疗器械等五大高端主导产业加速进军。

  与此同时,园区还力促存量的传统产能向先进制造业对接融合。“像澳美、广成等园区的大型铝企近年来都逐步向光伏边框、车用特殊型材等新领域开拓。”乐平镇副镇长、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成贵介绍。

  “飞驰客车、北汽福田、佳明重工、海尔滚筒洗衣机、130MW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吴成贵告诉笔者,近年来园区先进制造业的结构比例不断上升,对地方发展的拉动贡献明显,而在今年总投资达12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中,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项目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龙头+配套”产业链聚合规模渐显

  一座产业高地的崛起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三水乃至佛山而言,福田项目的落户更是此前产业链厚积薄发的结果。

  依托毗邻广州三大整车基地和南海一汽大众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园区先后引入宝钢、佛吉亚、天合富奥等40多家汽配企业,初步形成集群效应。

  “产品已覆盖上、中、下游,既有供应汽车钢板、轮毂、车身模具的上游企业,亦有生产汽车变速箱齿轮、车轴、安全气囊、排气管、汽车座椅的中游企业,更不乏整车生产及装配的下游企业。”三水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认为,园区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对整车项目发展夯实了基础。

  “汽配产业毕竟还是整车项目的依存者”,上述负责人坦言,虽然园区的汽配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此前缺乏核心的整车项目环节,使得三水工业园的汽配只是产业链条的底端,也很难形成产业环节之间的聚合反应,“飞驰客车和福田整车龙头项目进来后,产业链的集群发展就有了突破口。

  据悉,福田汽车首期投资32亿元,产能24万辆,可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除了引入生产基地外,还计划将华南地区的研发、采购、供应、销售等核心环节都迁至三水,这意味着,三水乃至佛山汽车产业将从以往单纯的生产制造向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随着上周五世界500强项目、一汽大众A级供应商空调国际集团进驻三水工业园,宣告园区的国内外500强项目正式突破30个。“此前园区引入的更多以二、三级整车配套商为主,下一步将瞄准特种车型、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和高端零部件制造商重点突破。”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何顺荣透露。

  与此同时,在佛山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的驱动下,园区为从“大而杂”的综合性园区向细分行业领域加速产业集聚,近年来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园、华南国际电商产业园、新能源示范区等五大主题园的建设。此外,随着佛山提出将在全省领衔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业超万亿产业带,三水也提出大力发展与汽车密切相关的智能制造产业,谋建机器人产业园。

  “龙头+配套的链式关系日益紧密,产业链从松散、零乱走向对接、融合,整体产业架构将渐趋科学、趋于稳定。”对于园区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三水本土观察人士如是评价。

  聚焦▶  公共平台催化创新驱动提速

  尽管历经“十年积累,三年聚合”,三水工业园的产业集群气候渐成,但在传统的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红利消减的当下,园区也开始不断思考、探索向更高层次的创新驱动迈进。

  相比起其他地区,传统产业的占比依然偏多,产业科技含量不足、创新水平偏弱已然成为园区下一步发展必须克服的障碍。

  为此,从去年8月开始,园区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源,成立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私人订制”式服务。“相比起其他机构,我们更注重服务的专业和贴身。”创新中心主任胡晓华表示,中心拥有由75人组成的专家库,涉及16个专业,能够为园区及企业的科技项目提供评价、评审和服务,向企业提供解决技术难题、工艺改进、产学研合作等的方案。

  作为入园多年的企业代表,佳明重工总经理陈镇洪明显感受到,这种公共平台给园区企业创新带来的良性推动。“以前很多企业有科技创新的需求,但难以找到好的平台和渠道,现在有创新中心提供专业性、可供生产转化的方向指引,企业更有信心向新蓝海迈进。

  据统计,仅去年下半年园区新增了5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全年新增工程中心共14家,其中省级工程中心3家、市级工程中心4家、区级工程中心7家;专利申请量332件,授权2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0件,授权12件,同比激增190%。企业的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郁。        “创新平台并不像项目引进一样立竿见影,需要厚积才能薄发,但这是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水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投资1亿元的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落户园区,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为园区、三水乃至佛山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