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三纪班”亮“家丑”严纪律防贪腐

22.08.2017  07:55

清远“三纪班”亮“家丑”严纪律

葛长伟引用当地20余个违纪案例提醒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18日,清远市召开党员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简称“三纪班”)暨2017年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会。按照每年惯例,市委书记葛长伟在“三纪班”给全体与会人员作专题辅导报告。葛长伟结合本地近来查处的冯炽兴、谭帅众、沈海鸥等20多个典型案例,归纳了贪腐的“四种病症”,分析了背后的“四种心理”,给了“六个处方”,提醒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修身养德。

▶▷剖析案例

病入膏肓的贪腐干部大抵有四种“病症

在每年“三纪班”上,穿插使用本地的、大家都认识熟悉的官员典型违纪腐败案例给与会者警示,是葛长伟辅导报告的特色。

今年的报告中,葛长伟继续引用20余个最近、最新查处的本地违纪腐败案例,这些案例既有处级干部也有小村官,并归纳了这些在贪欲腐蚀下病入膏肓的贪腐干部的“四种病症”。

第一种病症是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结合英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谭帅众的贪腐案例,葛长伟告诫与会人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一个时期理想信念坚定,不等于终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城池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种病症是大肆暗箱操作的“畏光症”。结合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警示片中陈卫民及市国土局原局长莫俊峰等案例,葛长伟告诫,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畏光症”除了传统障眼法外,还接入了互联网技术,让行贿和受贿变得更加便捷和隐蔽,要警惕“温水煮青蛙”。

第三种病症是窝案串案频发的“并发症”,主要体现在“官官贪腐”和“官商勾结”上,特别是在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和社会治安等领域。结合何炳华案、刘柏洪案、英德市委原常委陈祥定案等七八个违纪案例,葛长伟告诫,“权力和资本的‘亲密合作’,表面上看起来是贪官与商人互惠双赢,但事实上都跳不出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套路,摆脱不了权力做媒、利益媾和,物欲与权欲勾连放纵的本质。有朝一日东窗事发,要么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要么相互揭发,以求自保。总之,这是一条领导干部的不归路。

第四种病症是妻儿亲属齐参与的“家族病”。结合陈祥定案,连山县委原书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温国伟案,葛长伟提醒,“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处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放任家人利用其影响力谋取不义之财,甚至在有好处可捞时当上了‘自家公司’的‘头号推销员’,最终把家人、兄弟都牵连了进去。

▶▷追究根源

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的腐蚀与变化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领导干部走上贪腐之路?“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的腐蚀与变化。”葛长伟分析说,这背后离不开贪婪、侥幸、攀比、功过相抵四种心理。

其中,贪婪心理体现在领导干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利用职务之便,对待金钱、权力贪得无厌。比如,连南县三江镇东和沿陂村党支部原书记莫林江,把扶贫资金视为“唐僧肉”,“雁过拔毛”。

而侥幸心理则体现在贪腐干部在对违纪违法前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过预判或选择性腐败。“他们都陷入了一种强词夺理的逻辑,明明是自己底线失守,却以别人犯错‘没事’作为自己犯错的理由,最终在侥幸心理中走上了邪路。这个‘心魔’吞噬了不少原本学习勤奋、工作上进、清廉自持的好干部,实在令人叹息。”葛长伟痛心地告诫。

还有攀比心理。一些腐败干部的蜕变,大部分都有一个心理失衡的过程。结合源潭镇党委原书记陈卫民案例。葛长伟告诫,“我们要攀比的不是物质与金钱的多少,而是要比政治信念,比遵规守纪,比道德品行,比奉献作为。

最后是功过相抵心理,一些领导干部自恃“劳苦功高、贡献突出”,心存“以功抵过”的幻想,不把纪律当回事,甚至在被查处时凭借往日的功绩请求“网开一面、从轻发落”。结合佛冈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原书记、主任冯炽兴案,葛长伟告诫,“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功劳大小,只要违反纪律,就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1 2 下一页 编辑: 李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