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加速涌向粤东西北

21.08.2017  12:13
原标题: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加速涌向粤东西北

  深汕以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打造全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示范样本。图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鸟瞰。资料图片

  在粤东西北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7个省产业园基本实现了该地区县域全覆盖。新能源客车、智能家电、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家居设计……如今这里不再是低端产业转移的“备选地”,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正加速“涌来”。

  只有高水平的园区,才能承接高水平的产业。通过创新产业共建体制机制、打造粤东西北特色产业集群、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完善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广东正着力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逐步形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2016年,省产业园新落地项目5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2个,新投产项目390个。今年1—6月,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推动企业落户粤东西北地区12市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的项目达到329个。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机制创新

  188项地市级权限移至深汕合作区

  在汕尾新河工业园,比亚迪一次次证明了“深汕速度”:从招商到签约,选址汕尾仅用了40天;从开工到投产,半年便交出了漂亮答卷。

  “深汕速度”背后,折射出两地产业共建机制优化。近年来,深汕以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打造全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示范样本。其中,汕尾以“2号公章”的形式授予合作区行使188项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进一步厘清了两市权责。

  高效共建机制让汕尾工业快速增长。今年1—7月,汕尾市五个产业园区共投入开发建设资金15.56亿元,同比增长87.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23亿元,同比增长37.63%,总量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新引进项目35个,计划投资额116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省核定为29个,计划投资额126.25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0个的145%,在粤东西北各市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汕尾也着力强化产业共建政策扶持,重点推动产业项目享受汕尾市优惠政策、珠三角支持性政策和广东省鼓励政策的“三重礼包”。

  不仅是汕尾,当前广东产业共建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园区管理创新不断涌现。广州与清远共建的“广清园”就采用了“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和“设立独立金库,一级财政审批”的财政体系。

  “这些模式有利于排除对园区建设的各种干扰,提高决策效率,降低部门间协调的难度。”广清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劲告诉记者,比如独立金库赋予了园区自主支配财政资金的权限,除上缴省财政部分外,其余均直接用于园区建设。

  挖走多座山头、填平了88口鱼塘、平整土地6000亩、升级改造道路8.25公里、新规划动工建设道路29.6公里……有了充分授权,园区开发初期,建设方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切。1年多过去,目前广清园已与欧派、奥地利百隆、美国美宝、中科院器官移植等159个项目签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813亿元、年税收80亿元;其中57个项目已落地动工,13个项目已投产。

   产业协作

  凭“最高门槛”引来珠三角优势企业

  产业共建的关键是将珠三角先进的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个产业共建园区均有着精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并设立了严格的引进标准,形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什么都引进,我们粤东西北也要选资、选大项目、选好项目。”韶关市翁源县委常委叶有昌对记者说,翁源产业园目前主要打造新材料、电子电源、食品、物流等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均已引进优质项目。其中,新材料产业共聚集企业26家,龙头项目彤德新材料、宏源防水在各自细分市场的国内占有率均居前列,目前都已试投产,未来产值分别可达15亿元、5亿元。

  广清园更是始终坚持着“清远最高投资门槛”。投资强度330万元/亩、产值1000万元/亩、税收33万元/亩——“三个数字就把很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拒之门外。”王劲说,如今,全国知名的欧派家居正在园区内打造华南最大的生产基地;金发科技、富强汽配等一批龙头企业也加速提升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张甚至创新在珠三角的原有业务。

  梅州重点谋划建设的广梅园,同样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其中,12个智能家电项目先行进驻广梅园,龙头企业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更投资18亿元,建设智能家电生产项目、家用电器生产项目和节能厨具生产项目。这不仅促进了梅州培育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也为广州企业发展开辟了“异地战场”。

  此外,在政策引导下,部分园区还重点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区域分工合作模式。

  在深汕合作区,企业以“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落户,可享受深圳企业同等待遇,并同时享受省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及国家和省给予的革命老区政策。去年以来,汕尾先后引进了深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中山的国信通、深圳的德康威尔、海王集团、东莞的比亚迪碳纤维材料供应商宏毅公司等一批关联企业项目落户,形成产业链的整体转移。

  龙川工业园则建立了“前店后厂”模式。入园企业可在珠三角地区销售、接单,在龙川建立生产基地;或把研发中心放在珠三角,销售在粤港澳地区,生产放在龙川。

  只有高水平的园区,才能承接高水平的产业,才能把珠三角的优秀企业和优质产业吸引过来。今年1—6月,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推动企业落户粤东西北地区12市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的项目329个。

   综合配套

  惠州“两港三网”对接深圳产业外溢

  过去,受交通区位、人才资源、配套服务等多重因素制约,粤东西北一度无法有效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去年以来,各园区纷纷加大力度改善交通、城市建设、园区配套等,取得初步成效。

  惠州正构建“两港三网”海陆空全覆盖的交通对接网络,融入深圳经济圈。通过这一行动,惠州打通了与深圳、东莞、河源、汕尾的34条快速通道,并启动了深惠城轨、惠州1号线及深圳14号线延线规划建设。

  在“两港”方面,惠州力争明年1月改扩建机场民航区,加快实现从支线机场向新干线机场的转变升级,有效承接深圳机场的业务外溢和航线转移;力争到2020年建成亿吨大港,与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共同构建亚太地区国际物流枢纽。

  汕尾则着力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深圳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40.42亿元,预计可撬动社会资金规模近400亿元。

  有了资金,项目也正在加速建设。其中,5个共建PPP项目和25条市政道路建设正在推进。同时,城市广场、生活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深汕捷运线开通,深圳有线电视开播,深圳城际定制巴士专线开通,合作区内深汕两地区号通用。

  人才是重要资源,全省正着重引导人才向粤东西北流动。目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已出台专门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基层事业单位的特殊人才招聘政策,组织实施“扬帆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粤东西北地区工作。

  省教育厅积极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韶关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嘉应学院和韩山师范学院等本科高校签署了共建协议。今年,汕头市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也将正式招生。

   ■数说

  ◎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产业集聚地87个,已基本实现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县域全覆盖

  ◎2016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增长14.7%,粤东西北地区省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占当地比重上升至28%;全口径税收超过400亿元,增长20.9%

  ◎2016年省产业园新落地项目512个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2个

  新投产项目390个

  ◎今年1—6月,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推动企业落户粤东西北地区12市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的项目达到3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