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珠三角最后的“人民公社”:农忙时村民月入五千
中新网中山8月30日电 题:探访珠三角最后的“人民公社”:农忙时村民月入五千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中国实行“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已逾30年,但在广东中山市南朗镇,一座名为“崖口”的村庄至今仍由生产队负责耕作,未把一寸土地分给村民。
坚守“人民公社”体制的崖口村,坐落于珠江口伶仃洋边,北邻深圳,正面隔海与香港相望。记者近日到崖口村探访。
从孙中山故居翠亨村驱车约3公里便来到崖口村,记者看到,村口的水泥路相当干净,设有社区卫生站和文化服务中心,还安装了路灯、安全监控摄像头。三层高的小洋楼随处可见。
据同行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崖口村近年来社会治安很好,甚少发生偷盗事件。
眼下,农田秧苗长势正旺,绿油油的一大片看不到边际。
步入村内,记者遇到了正顶着烈日搅混化肥的五、六名村民,有村民称,施肥2小时算30个工分,可换回30元(人民币,下同);农忙时割稻、插秧挣的工分会更高。
中山市南朗镇宣传办主任梁汉云告诉记者,农忙时节,崖口村一名村民持续劳作两个月所挣的工分,大约能折算酬劳1万元。农闲时村民也会出门打工、做生意。
梁汉云表示,崖口村委高价向生产队购粮,又低价卖给村民,老人、小孩还有免费口粮供应。对外出租经营的水田和围海养殖场所得是村集体的主要收入。
记者了解到,崖口村民虽然保留着“社员”的称号,但实质上都已成为村里的“股民”。村民既计工分算报酬,同时也享受着村集体股份分红。
崖口村未能实施包产到户政策有其历史原因。当年崖口村青壮年村民流失,留下一些老弱病残村民。出于抱团抵御风险的需要,崖口村的“人民公社”体制保留了下来。
随着珠三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崖口村面临着是“卖地开发”还是“维持土地租赁经营”的抉择。
梁汉云表示,国家对耕地保护有着严格要求,短期内崖口村的农田保护用地不会大规模开发。
借着“珠三角最后的‘人民公社’”这块招牌,崖口村近年来努力发展旅游业,盘活古村文化、公社文化、飘色、水田、红树林、海滩等特色旅游资源。
作为有近七百年历史的“广东最美古村落”,崖口村文物遗迹得以妥善保护,多座公祠、旧居等岭南风格浓郁的建筑仍是古色古香。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村东南角的荷花池边。即使过了绽放最灿烂的时节,粉红的荷花依然随处可寻,加上众多的莲子,在夕阳的映照下,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山市旅游局近期制定了《中山市崖口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将崖口村建设成继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之后中山市又一知名景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