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 加强合作在互动融汇中谋发展

19.08.2014  19:29
徐萍华指出肇庆需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图片来源:吴文颂

 

    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的珠江—西江流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近日获国务院批复并正式发布。根据规划,这一区域将被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增长极。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有4个市被列入规划,其中肇庆市尤其值得关注。

    肇庆是珠三角九市之一,也是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毗邻广西梧州、贺州,接壤大西南。在中国版图中,一个城市连接了东部和西部,实为少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先后三次到肇庆调研,他指出:“肇庆要利用各种交通大动脉交汇的优势,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这对肇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使命。”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建设境内交通大动脉

    南方日报: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这一新定位,对肇庆未来意味着什么?

    徐萍华:肇庆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重镇,历史悠久,人文鼎盛,两广总督府坐落在肇庆长达182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肇庆也是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广佛肇经济圈的组成部分,是推进泛珠三角合作、连接大西南乃至东盟的重要节点。

    我理解的枢纽门户城市,应该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市场要素能够集聚辐射的功能性城市。省委书记胡春华为肇庆提出的新城市定位,指出了我们城市所处的区位特点和基础优势,能不能把这些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真正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勇气和执行力。

    我们正按照这一定位,牢牢把握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版图构想的契机,加快境内多条交通大动脉建设,包括南广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广佛肇高速公路、西江黄金水道等。随着今年底南广、贵广高铁正式通车以及若干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肇庆将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我们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促进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区位优势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肇庆将从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内联系的前沿,从珠三角的边缘迈向承东启西、贯通内外、广聚发展要素的枢纽门户。

    南方日报:肇庆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着力点在哪里?

    徐萍华:经过深入调研和研讨,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纲要(2014─2020)》(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全力推动肇庆向更高层次发展。

    《实施纲要》提出以“两区引领两化”(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为战略路径,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为核心,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承载平台和城市扩容提质三大工作重点,加快实施交通通行力提升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区域合作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等“六大工程”,不断提高人口、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和开放型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跨省区合作成效明显,生态环保机制更加健全,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快实现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南方日报: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将涉及跨区域合作,肇庆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徐萍华:区域合作是肇庆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先后谋划建设了肇庆新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就是想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在互动融汇中谋求发展,致力建设合作开放度高、融合互动性强、要素集聚力大、影响扩散面广的枢纽门户城市新平台。这些发展平台的《发展总体规划》已全部经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肇庆新区位于鼎湖区腹地,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既是未来城市东拓的主阵地,也是扩大对外合作、特别是与大西南乃至东盟合作的重点平台,是省政府赋予的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目前北师大肇庆附属学校、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宝能环球金融中心等高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去年,肇庆新区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位于怀集县,是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立足自身优势,实现广佛肇经济圈产业深度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合作区正加速起步区1万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35个,已动工建设项目15个。

    在封开县与广西梧州接壤处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目的是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的重大机遇,更有效地利用粤桂政策和资源叠加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大西南、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努力打造粤港澳对接泛珠三角和东盟的重要经济节点。目前特别试验区的污水处理厂、码头、电网、道路等基础和配套设施正加快推进。

     严守环保和效益两条底线

    南方日报:在推进工业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怎样保持平衡?

    徐萍华:一定要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我们会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容量,不会破坏现有的环境。肇庆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接近70%,西江水常年保持地表二类水质。

    在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上,我们更加注重效益底线,会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更加注重选择新经济、新业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最近,由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提供的《鼎湖山景区环境空气检测评估报告》显示,位于城区的鼎湖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达到5万个/立方厘米,而在景区飞水潭位置更测到最高值达12.5万个/立方厘米,浓度再创新高。这得益于近年来我们始终严把产业准入关,不断加大绿化造林、植绿护绿力度,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增加了碳汇和生态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