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公告发布
3日,省环保厅在官网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省环境质量“成绩单”。值得留意的是,这也是去年底按“新国标”监测空气质量从珠三角扩展到21地市后,首次发布全省包含细颗粒物(PM2.5)等新指标的空气质量半年情况。
与“旧国标”时我省空气质量3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新国标”增至6项指标后,广东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度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而其余5项指标仍保持达标水平。深圳以94.5%的达标天数比例,问鼎我省上半年空气达标天数最多的城市。
全省降水质量略有好转。12市1区(顺德区)受酸雨污染,其中清远、佛山和湛江3个城市属于重酸雨区。2014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但仍有8.1%断面水质属劣于Ⅴ类的重度污染。
空气
13地市达标天数比例超85%
“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比例都在八成以上。”省环保部门负责人援引公报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区)空气质量指数达标天数比率在66.5%(揭阳)—94.5%(深圳)之间,其中深圳、珠海、汕头、江门、湛江、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中山和云浮13市达标率达85%以上。珠三角地区城市达标天数比率平均为83.6%,高于全国74个主要城市23.3个百分点。
从6项污染物的具体情况看,2014年上半年,全省除了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度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一氧化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不过,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两项“老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升幅分别为10%和14.8%.而二氧化硫则与去年同期持平。
珠三角作为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从前年起按“新国标”监测的地区,6项污染物均可实现同比对照——其中PM2.5平均浓度也是44微克/立方米,这与全省情况持平也与珠三角去年同期持平。而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实现同比下降。二氧化氮略高于国家年度二级标准限值,与上年同期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浓度为134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6.3%
解读
PM2.5臭氧为主要污染物
环保专家分析,2014年上半年细颗粒物(PM2.5)是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占比约为55.7%,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低的湛江有23天,最高的清远有111天;其次是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占比约为18.5%,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9天(清远)—44天(东莞)。
“PM2.5和臭氧分别占据我省首要污染物的前两位,说明经过近十年治理,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已经从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以细颗粒物和光化学反应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治理难度更大。”该专家指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要达到2017年PM2.5率先达标(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已经到了逐微克“攻克”的阶段。
酸雨
清远佛山湛江入重酸雨区
城市降雨情况作为空气污染的间接反映,每次发布半年报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公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为5.20,酸雨频率为35.7%.城市降水pH均值范围在4.72(清远)—6.33(汕头)之间,72.7%的城市出现酸雨(pH最小值<5.6),59.1%的城市受酸雨污染(pH均值<5.6)。其中清远、佛山和湛江等3个城市属于重酸雨区(pH均值<4.5或4.5≤pH均值<5.0且酸雨频率>50%),占13.6%.
记者翻查发现,有3个城市属重酸雨区,数量与去年持平,比2012年减少了一个。重酸雨的3市中,佛山连续4年上榜,清远近3年均有出现,不过湛江却是重酸雨区的新面孔。
环保专家介绍,我省除茂名、梅州、河源、阳江4市外,其余18个城市(区)属于酸雨控制区。上半年,酸雨控制区除汕头、揭阳、云浮和汕尾4市外,其他城市(区)均出现过酸雨(pH最小值<5.6)。其中清远、佛山、韶关、湛江、肇庆、深圳、珠海、顺德、中山、江门、东莞和潮州等11市1区受酸雨污染(降水pH均值<5.6),其中清远、佛山和湛江等3市属于重酸雨区。
解读
上半年全省降水质量略好转
环保专家分析,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上升了0.09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全省降水质量略有好转。
在分布上,与上年同期相比,受酸雨污染的城市个数增加1个。同时,非酸雨控制区的梅州也受到酸雨污染。至于空气质量一直位居我省前列的湛江,为何进入重酸雨区?该专家表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这是否与当地上半年的气候、降水条件有关。
江河
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今年,举国向“污染”宣战,从空气扩展到水环境。2014年上半年,全省共80个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100%.
全省主要江河方面,2014年上半年水质总体良好,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漠阳江、袂花江、鉴江、南渡河等干流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全省124个省控断面中,50.8%的断面为Ⅰ—Ⅱ类水质,水质优;25.8%为Ⅲ类水质,水质良好;12.1%为Ⅳ类水质,属轻度污染;3.2%为Ⅴ类水质,属中度污染;8.1%水质劣于Ⅴ类,属重度污染。
环保专家介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略降0.8个百分点,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持平。”
全省跨市河流上,上半年37个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6%,其中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云浮、河源、江门、韶关、清远和梅州等10市交接断面水质完全达标,深圳和揭阳2市因为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的原因,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较差,达标率分别为11.1%和0.
解读
重度污染多为珠三角江段或小支流
“与近年情况相似,重度污染江段主要为流经珠江三角洲城市江段和部分水量较小的支流”,环保专家介绍,这些河流往往周边工业企业众多、人口密集,排污量大,污水处理设施又相对滞后,上半年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练江和小东江湛江段共5个江段水质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入海河口水质上也“一脉相承”,深圳河口和练江河口水质最差,水质均劣于Ⅴ类。
此外,经过积极治理,水质好转的江段有寻乌水、定南水、横门水道、佛山水道和小东江茂名段,其中寻乌水水质明显好转;水质下降的江段有容桂水道、江门河、市桥水道、增江、潭江和漠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