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放学“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24.09.2020  08:02

大洋网讯 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和家长关心的焦点,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维护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稳定?近日,记者在全市学校较为集中的越秀区走访了解到,广州警方除了加派警力在上学、放学高峰时段站岗巡逻守护,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还通过加强警校联动,安装“一键报警”装置,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组织平安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升级打造“校园护卫队”,建心理服务站调解纠纷等措施,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安全治理模式,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图为华侨新村华侨外国语学校上学高峰期安保

上学、放学时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早上7点30分,正是上学的高峰时段。在越秀区华侨新村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门前,记者看到站岗执勤的有民警、辅警、保安、学校老师、家长志愿者,还有机动巡逻的特警全副武装上岗,安保力量多达七八人。

越秀区华派出所所长沈锡贤告诉记者,辖区校园安保力量常态化配备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在上午和下午上学、放学的4个时段,派出所都会派出1名民警和1名辅警固定在每所学校门前站岗,同时,还有派出所的机动巡组24小时巡逻,以及分局特警的机动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确保每所学校周边“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校园安全要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许昌良介绍,目前学校一共配备了12名保安,都是从专业保安公司聘请的,每天每个校门会配备2名保安,同时还有2名学校的行政老师参与值班,此外,还通过班级家委会发出倡议,发动工作有余力有时间的家长志愿者参与进来,每天安排4位家长轮流值班。

除了加强安保力量的人员配置,还要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许昌良校长告诉记者,以前的保安只是简单的“看看门”,相当于门卫的角色,而近年来新招聘的保安则要求具有一定应急保护和风险防范处置能力。

记者在学校的保卫室看到,保安都配备了防爆叉、警棍、盾牌等“八大件”标配器械,学校会定期邀请派出所来进行培训,实战演练。通过对保安开展安保器材使用技巧、突发案事件处置技战法等培训,为有效处置校园突发事件打下基础。

图为华侨新村华侨外国语学校上学高峰期安保

一键报警”装置,快速反应处置

在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保卫室,记者还看到了一个黄色盒子装置,上面有一个红色的“SOS”按钮。学校保安告诉记者,这个红色按钮平时不能轻易按动,一旦按响,就意味着有突发情况。

一键报警装置连通到110指挥中心,直接对话”,华乐派出所所长沈锡贤说,比起正常的打110报警,“一键报警”装置具有“”、“”、“点到点”的特点,一旦“一键报警”响起,110指挥中心将马上调集现场和周边的警力包围、支援、处置,要求是“1-3-5”分钟响应。

首先响应的是现场安保力量,以在现场执勤的民警、辅警、保安为主,要求在1分钟内反应并进行处置。然后警方会迅速调集外围的机动安保力量支援,会在3到5分钟内赶到增援处置,“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量减少损失”。

据悉,“一键报警”装置一般设置在校园安保岗,如有突发情况将通过该装置来实现快速反应处置。目前,越秀区辖内的200多所学校“一键报警”装置安装率已达100%。

图为校园安保“一键报警”装置

警校联动“乐叔乐婶”巡防,升级打造“校园护卫队

华侨新村57岁的居民“霞姨”每天都会参与社区巡逻2到3个小时,她是华乐派出所“乐叔乐婶”平安互助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每天会在社区里看看有无可疑人员,有无杂物堆积,有无安全隐患,有时还会在上学、放学时段到学校门口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疏导车辆等。“能帮到人很开心,做志愿者对自己的身心都有好处,感觉更年轻了”,“霞姨”笑到。

华乐派出所华侨新村社区民警单志辉告诉记者,2015年开始,借助广州本地动画片《乐叔和虾仔》中“乐叔”乐于助人的形象,组建了近千人的“乐叔”(当然,“乐婶”们也都积极参与)平安互助志愿服务队伍,使得“乐叔”“乐婶”成为辖区群防群治力量,也成为上学、放学时段加强学校外围巡逻的安保力量之一。

乐叔”“乐婶”主要由辖区居民、退休干部、党员等组成,他们会穿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统一的标识“红袖章”,既开展志愿服务,也会参与治安巡防。比如在学校周边巡逻,如果发现可疑的陌生人停留,会上前了解询问,及时向派出所反映报告。

加强警校联动也是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去年下半年,华乐派出所辖区某学校一个男同学被学校领导发现抽烟,违法校规,该同学怀疑是其他同学举报,与其产生纠纷,还有个别校外人员参与。社区民警在巡查中及时发现后,立即与学校取得联系,对双方进行劝导,加强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成功化解了纠纷。

华乐派出所所长沈锡贤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将校园安保力量升级打造为“校园护卫队”,由社区民警、学校保安、家长、平安志愿者以及其他群防群治力量等共同参与,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安全治理模式。

图为华侨新村社区乐叔乐志愿服务队

建心理服务站:将心理元素融入社区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6月,华乐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16岁的女孩小花(化名)因服安眠药自杀未遂。经了解:小花是梁女士的长女,自从去年10月梁女士的小女儿出生后,就开始性情大变。疫情期间,因父母不允许其外出,更是以服安眠药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抗父母。梁女士家起初不让心理辅导机构介入,对民警的来访起初也是表示抗拒。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林丹副所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梁女士深入分析小花当时情况的严重性和接受心理辅导的必要性,最后终于劝得梁女士家让小花接受心理辅导,成功挽救了一名花季少女,也纾解了一个家庭的不安。

华乐派出所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集心理疏导、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功能于一体的“乐心”心理服务站,由派出所副所长林丹任专职站长,协助派出所处理日常发生的纠纷警情,提供精准、专业的心理服务和法制宣传,逐步构建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心理服务体系。

图为华侨新村华侨外国语学校上学高峰期安保

这也是探索将心理元素引入到社区治理中”。林丹告诉记者,以前的纠纷调解,多讲法律,有些居民可能不大接受,而引入心理元素后,先去从对方的感受需求出发,站在对方角度疏导情绪,帮他找到情绪的出口,再寻找共同点,搭建起心桥,“讲情、讲法、讲理”,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中。

据悉,该心理服务站建成以来,已参与调解纠纷10起,并与辖内华侨外国语学校、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建立了长期共建机制,共同参与常态化学生心理成长课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栋 通讯员公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