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东莞上榜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15.12.2020  13:10

继2020年9月东莞成功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之后,东莞市再次获得一项国家级殊荣——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2020年7月10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组织遴选在落实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有较好基础的区域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11月27日,教育部公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确定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东莞成为全省2个入选区域之一。12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会议”,正式确认东莞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以“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做优做强、求实求效”为价值追求,紧紧围绕东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和目标,坚持教研科研一体,数量质量并举,服务指导兼顾,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夯实牢固的科研基础,建设优秀的科研队伍,凝练出一大批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教学成果,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政府奖)获奖数量、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组织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评奖活动,获奖数量连续5年名列全省第一,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梯队,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发挥了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 促进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优秀教学成果的涌现营造良好氛围。建构完善“市级统筹——镇街协调——学校主体”的科研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先后组织制定了《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东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推广方案》《东莞市教育科研工作指引》《东莞市园区(镇街)、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多份规范性文件,以制度建设促进教育科研的规范性,为有效推动优秀教学成果的成长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过程管理,促进优秀教学成果的凝练与表述。用好“东莞市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全面实行课题网上申报评审,提高课题评审工作的公平性、时效性和科学性。通过“系统”对立项课题实施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彰显出监督、服务、指导、评价的四大功能,让“系统”成为课题管理者、指导者、课题研究者之间的具有很强互动交流性质的平台,实现了全市课题研究全局化、规范化、动态化和高效化的运作。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引领优秀教学成果生成的价值取向。强化教科研一体化,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学教研的有机融合,以教研推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研,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正确科研观,倡导绿色科研、有效科研。以《东莞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价值导向,紧扣东莞“慧教育”提出的十项重点工程和五项改革试点项目,精心研制年度课题指南,聚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热点、难点,形成既尊重一线教师的探索实践,又体现教育顶层设计的教育科研取向。四是加强诚信建设,确保优秀研究成果的真实性、独创性、实用性。通过新学期全市科研工作布置会、科研成果推广等活动,提要求、明责任,着力提高科研管理者、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项目申报指导会议,不断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教学成果表述和申报过程中的功利思想、浮躁之风、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行为。

培精选优 提升优秀教学成果的成色和含金量

一是组织科研骨干人员研修,提高教学成果的研究与表述水平。坚持每年组织一次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交流经验,邀请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研究和提炼能力。坚持定期邀请科研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和实地指导,让一批批科研骨干逐步成长起来。二是组织课题视导,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制定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评价量表,组织市镇两级教研员深入课堂,实地考察,实时指导,并通过科研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点评。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每个学科确定2—3个跟踪课题,重点指导,通过常规教学视导、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科教研会等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实现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融合。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通过召开实证研讨会的形式,引导项目研究的内涵发展,提升项目的学术含量与理论水平。三是加大力度,促进优秀成果的培育和提升。“十三五”以来,共开展了5批年度规划项目评审,批准立项课题3449项;组织专项课题申报立项,批准立项130项;组织名师(校长、班主任)专项课题申报,批准立项180项。发掘培育市级优秀教学成果500余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政府奖)40余项,优秀教学成果与研究领域覆盖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给广大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成长发展的愿望。

搭台拓道 推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走深走实

一是广搭平台,扩大成果的辐射面。坚持举办全市“慧科研•慧成果•慧教学”系列成果推介会和交流活动,指导镇街、学校开展本区域、本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为优质教学成果的展示搭建平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先后举办课题交流研讨会、课题研究专家报告会、立项课题研究指导会、课题申报指导会、成果奖申报指导会、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等,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场,又有学科教研结合类的专项展示。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交流研讨、微课展示、专著(论文)成果汇编、展板介绍以及专家讲座等,为前来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每年参与活动教师达5000多人次。二是拓宽渠道,创新成果推广展示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钉钉、慕课等)、电视、报纸杂志等广泛宣传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借助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平台,积极开展成果的后续拓展研究,通过送教送培、跨省联研、名师公益讲座、参与国家教研共同体项目等拓宽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范围;借助各镇街、学校等建立优秀成果培育推广基地、示范校,为优秀教学成果深化实化创造条件。举办“成果培育推广专题研修”等活动,提升项目成员的科研素养;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组织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总结规律,提升认知;邀请国家级成果获奖者介绍经验,组织项目团队参观、考察国内近似研究的成果,亲身体验和感受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开拓视野,相互借鉴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多谋方式,提升成果的品质力和影响力。按照全程指导、常态指导的原则,加强立项申报、研究过程、成果总结提炼三个阶段的指导,坚持有申报必有指导,有指导必有效果,对市级课题申报、省级课题及成果申报进行前置式专业指导,提高申报质量。组织科研骨干对全市课题实施分类负责、分头跟踪、网上点评、电话访谈、实地指导,使全市的立项课题研究有方案,开展有思路,过程有研讨,结题有成果,事后有提升。培育、推广、转化一批优秀教学成果,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梯度有序的宏大成果池,为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好储备,打好基础。

统筹指导 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具体激励措施。制定《东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推广方案》,遴选优秀成果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对获得优秀成果奖特别是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主持人,在职称评审、特级教师评选、各种评奖、任用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把教学成果奖作为突出的成绩予以考虑,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二是突出专业指导,注重推广实效。组织专家团队,为成果提供系统化、常态化指导服务,通过专项指导、跟踪培育等方式,分析、研究培育项目的现状,诊断其存在的不足,夯实其理论基础,提炼其价值点和创新点,指明成果发展的方向和策略,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学成果的成色与含金量。以优秀成果应用的主要学校为基础,研制推广应用方案,合理规划设计,注重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组建成果推广应用联盟,选取市内不同镇街为成果推广应用实验学校,检验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扩大成果的实践影响。三是保障推广应用效果,注重优秀教学成果的“本土化”落地。突出优秀教学成果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市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引领和推动全市各地各校学习领会教学成果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自主实施,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提高学校教师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东莞市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发展。

下来,东莞将在已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走优质精品发展之路,以科研为先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推动教育科研从数量发展走向质量发展,以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提升教育品位,以课题研究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2021年东莞市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年为契机,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搭建推广应用平台,筛选推广应用实验校,组织编印优秀成果汇编,在《东莞教学研究》开设“教育科研”专栏等措施,做好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东莞市的推广应用工作,力争在科研队伍建设、课题研究质量、教学成果培育、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东莞教育“品质课堂”,为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科研支撑、贡献科研力量。

文字:张理萌 通讯员: 莞教宣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