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吐痰男”遭人肉搜索舆情分析

29.10.2015  12:21
原标题:人肉搜索非抵达文明合理路径

  简仁山 绘图

  近日,一名在上海地铁车厢吐痰的男子招来网友“万人虐”。该男子在地铁上吐痰后与乘客对骂、遭壮汉怒打的视频流出后,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遭到“人肉”。

  事后,舆论一致抨击吐痰男子的不文明行径,但是对于“以暴制暴”的惩戒方式以及“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也多有质疑。

  网友介入事件是为惩恶扬善,构建公共文明。然而,“人肉搜索”显然并非抵达文明的合理路径。正如一名网友所言,只有通过法律将“公共场所禁止吐痰”的“禁止”二字落到实处,才能避免事件走向网友动用“私刑”进行集体审判的极端。

  10月17日晚上9时许,澎湃新闻“浦江头条”首发新闻《上海男子地铁车厢吐痰遭批评爆粗口,激起众怒被壮汉出手教训》,并同时发布网友拍摄的视频。

  网友在抨击吐痰恶行的同时,发出“扒出四眼男”的呼喊。就在网友陷入“人肉”狂欢之时,主流媒体的舆论风向却开始发生变化。19日,首次曝光此事的澎湃新闻,发布《上海地铁吐痰男遭人肉搜索,网友:该强烈谴责不能以暴制暴》。

  此时,在网友的讨论中亦开始出现“自省”的声音。新浪微博网友“@皇马是白色的”评论:“‘地铁车厢内禁止吐痰’请注意‘禁止’二字,‘禁’由谁执行?如果不‘止’又该如何?这些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就是法规的有意思之处……”

  至此,“男子地铁车厢吐痰事件”完成了“网友共喷——人肉搜索——舆论自省”的舆情演变。

  2008年“人肉搜索第一案”出现后,关于“人肉搜索”公共安全风险的讨论就从未停息。知名互联网法律专家赵占领认为,“人肉搜索”涉及到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甚至包括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当事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同时,在一系列网络热门事件中,新闻媒体和网友也一次次针对“人肉”行为自省。

  既然如此,为何“人肉搜索”仍不断上演?

  诚然,这与网友的媒介素养不足有关。但是,如若将其简单归罪于网友素质未免有失偏颇。在此次事件中,支持“人肉搜索”的网友普遍认为“不人肉的话他得不到任何教训”,这部分网友正在代替一种更合理的程序对吐痰男子进行审判和惩罚。

  因此有网民呼吁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把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纳入法律范围。也有网民建议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乘客出现不文明行为,经举报核实后,便可拉入黑名单,拒绝其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