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负责人:自贸区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

09.11.2014  11:04

  仅仅一年时间,上海自贸区这一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所培育的制度创新“种子”,将渐次播撒到全国其他区域。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将上海自贸区取得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尽快开花结果。

  此前一月,上海自贸区运行满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近半年来,上海自贸区已有21项制度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投资管理方面有6项、贸易监管方面有9项、金融创新方面有6项。目前,相关机构正总结、评估另外一批已比较成熟的30多项创新制度,待条件许可,也会分批分期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区这块“试验田”培育出了怎样的“种子”?它们落地生根将开出什么样的花朵?11月7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

   最亮眼——“负面清单

   厘清政府、企业、市场关系

  “上海自贸区最大亮点是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审批制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艾宝俊说,而这一变革的具体推力是“负面清单”。

  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四大方面,进行了创新。

  艾宝俊说,“负面清单”主要指市场准入环节“法无禁止则可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哪些不能做,负面清单一目了然。它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让市场主体来把握市场,市场主体对市场准入的一系列规则有准确预期。同时,“负面清单”规范了政府行为,能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2014年,“负面清单”从前一年的199项缩减至136项,目前正着手梳理2015年的“负面清单”。“我们重点关注的不是‘负面清单’长短,而是它的透明度。”艾宝俊说,什么项目要审批、什么流程、多长时间,这些考验着政府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管理效率。

   最见效——制度红利

   促进贸易便利化,放宽市场空间

  据统计,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784家。现阶段每月有190家左右的外资企业在自贸区注册,自贸区新入驻外资企业已占新入驻企业总数的两成左右。今年1—8月自贸区进出口总值5004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值8.6个百分点。

  这是改革红利、制度红利,艾宝俊表示。在过去一年,上海自贸区做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贸易监管领域有40多项,投资领域有10多项,金融领域50多项,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比如对进出口贸易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探索,通过一个设施、一个平台申报,对企业提交的信息数据进行一次性、标准化处理。今年6月,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上线运行。“目前,在海关总署支持下,正致力推进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在长江经济带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艾宝俊说。

   最挑战——政府职能转变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制度创新,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艾宝俊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是审批制管理,真的不审批了,如何去管理市场主体和经济行为?

  一方面,政府对自己的权力要有明确的界定。“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完成的职责要认真完成,比如土地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目前,有关方面正组织制定上海自贸区行政权力清单,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日常管理事项和处罚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减少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和寻租空间。

  另一方面,政府充分了解市场主体及其经济行为,各部门资源、信息共享。上海自贸区自建设之初就开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资源、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这种改革成本不大,效率却很高。

  政府自身改革的空间非常大。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要求上海“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所谓“自主改”就是政府革自身的命。举个例子,上海关区很大,每天负责进出口敲章的有几百人,改革后,采取自动审放流程,不需要一一盖章了,节约的人力做什么?到企业区深入核对,这样不仅提高了审放效率,还减少了个人的裁量权。政府职能转变就在一步步具体改革中不断完善。

   最期待——可复制、可推广

   转变政府职能具有推广意义

  艾宝俊表示,按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一开始就着眼于可复制、可推广。有些制度适合在特殊监管区里进行,有些制度创新如对政府自身改革,推广范围就更广。

  未来上海自贸区仍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聚焦制度创新,致力可复制、可推广改革探索。比如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扩大开放,提高政府监管、准入的透明度,建设符合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在文化、卫生、教育和服务业领域深入改革,在更大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开展改革“压力测试”,推行制度创新;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在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审批制度情况下,有效地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总之,上海自贸区将以制度创新为主线,深刻理解总体方案,更好地把握下一步各项改革的推进进程,在速度上更快一点,在程度上更深一点,以此探索提升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本报记者 郝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