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洗车”泡沫破裂? 出路在何方?
一批互联网洗车公司遇冬,业内人士称单靠低价难培养线下忠诚度
近日,有媒体报道,11月2日22时许,没有声明,也没有正式的公司解散会议,“我爱洗车”CEO李东晋悄悄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机号,留下了200多万元的债务,而100多名员工的工资也解决无望。这不禁让人纳闷:这个去年底刚刚注册的互联网洗车公司为什么会轰然倒闭?
事实上,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一大批互联网洗车公司自去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各样的“流动洗车三轮车”忙碌穿梭。但由于不少公司是以首单低价的方式来吸引客户,这种“以钱续命”的商业模式,往往却因为线下客户忠诚度不足而最后夭折。更值得思考的是,早期不少创业公司的倒闭,表面看多是“资金链断裂”,但实际上是依赖“烧钱”的O2O大战面临一个个泡沫的破裂。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每洗一台车亏损逾百元
11日上午,记者致电北京市莲花池东路边的华天大厦物业管理部门了解到,位于该大厦8层的“我爱洗车”办公室已不再运营,同时,有几位上周刚租的新租户正准备着手装修。“上个星期还有些年轻人找过来要工资。”大厦物业管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
林天(化名)是“我爱洗车”某站点的员工,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半年时间。他告诉记者,从8月份开始,公司就再没发过工资,听说公司突然解散后,他和一些员工11月2日还来到公司,但办公室却已空无一人。林天透露,公司早前的业务量不少,其所在站点平均每天洗车能有四五十辆。“洗一辆车的成本大约是30元,但‘我爱洗车’的活动是洗一辆车向客户收费7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每洗一辆车,估计公司就要赔掉100多块钱。”事实上,该公司某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算过一笔账:“我爱洗车”运行以来,最高一个月总开支达200万元;以收入最好、员工人数最多的7月份为基础计算,公司洗车工两人一组上门洗车,洗车工共有60组,当月洗车9600单,日均320单,但日均支出为6.67万元;按照会员价每次19元计算,每天进账6080元,即日亏损为60620元。“这个亏损分摊到320台车上,‘我爱洗车’每洗一台车,亏损高达189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汽车后市场涌现出40多个O2O项目。但今年以来,“互联网洗车”公司就一家接着一家的倒闭,车8洗车、智富惠、云洗车、嘀嗒洗车、呱呱洗车、功夫汽车等也都宣布暂停上门洗车业务。一年未过,曾经雄心壮志的汽车后服O2O市场仿佛已经进入了寒冬。
烧钱未必能赢得客户忠诚
广州市民陈先生是一位汽车发烧友,也曾体验过三家洗车软件提供的上门服务,在他看来,“我爱洗车”的倒闭并不意外。陈先生介绍,他上周刚体验了一次“首单一元洗车”,“下单的过程非常简单,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不过,下次再下单就要29元了”。“他们一般采用一种非水质的专用洗车液,含有一点蜡成分、也会洗轮毂,但由于一般都不用水,所以如果车体比较脏或轮胎沾有泥土就比较难彻底清洁。”陈先生说。
记者搜索发现,仅在苹果手机的应用软件商店里就有50多款洗车软件,微信公众号中经过认证的洗车服务账号也多达几十个,大多可提供“上门洗车”。其中,多款APP打出“首单1元”的体验促销,还有些APP同时发放红包或优惠券。而首单之外,这些APP中的单次洗车价格多在20多元至39元之间,同时也提供会员年卡或者计次卡。
“上门洗车的优势主要是方便快捷且价格低,除了受场地和天气等条件限制,碍于工具不同,人力洗车和门店洗车仍有较大的差距。”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而言,一旦价格失去吸引力,会很容易转向其他平台。作为平台方,缺乏用户忠诚度,高频切低频的可行性及转化率会更堪忧。
“许多O2O上门洗车公司的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个靠低客单价吸引流量的入口。”在亿欧网联合创始人、O2O分析师黄渊普看来,要想纯粹靠低客单价吸收的流量建立行业门槛,绝非易事。
记者了解到,为了寻求破局,也有一些O2O创业者尝试“服务+电商”,即把高附加值的产品融入到上门服务中。陈先生说,他目前正在考虑成为一家上门洗车服务公司的会员,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该公司把上门洗车服务与到店深层次服务紧密相连,让他感觉到“灵活”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