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见把21分钟演讲带到南极,下一步呢?

11.01.2016  20:42

2015年底,BBC推出一部名为《雪仔——一只企鹅的故事》的纪录片。作为BBC的年度压轴巨作,该片讲述了一只南极帝企鹅宝宝从出生到离家的整个过程。

纪录片推出后,萌翻了全球网友。而你,是否想过有一天可以亲自登上南极大陆,近距离观察企鹅,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

南极,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空气干燥,有人叫他“白色沙漠”;南极异常寒冷;南极风大的可以杀人...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人们前往南极的热情。

如今去南极,已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国人踏上南极之旅。而还有一批人,则想把更多的思想带去南极、在南极圈赋予思想真正触动灵魂的力量。他们就是拙见文化团队。

从北京/香港出发,经迪拜转机,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飞往乌斯怀亚,随后登上“海精灵号”游轮,他们开启了为期10天的南极航海旅程。

在南极大洋上,他们不仅亲自踏上了南极大陆,亲眼目睹了洁白巨大的冰山,看到了成千上万憨态可掬的企鹅,经历了此生难忘的探险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思考带上南极,并让“拙见”在南极回响。

旅途篇:更美的风景、更好的人,都在路上

从遥远的北半球,经历2万公里,近40个小时的飞行,拙见和极之美团队来到了乌斯怀亚——距离南极最近的陆地。

然而,要真正通向南极,必须横渡100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亲历二天二夜的“杀人西风带”。

穿越“杀人西风带

德雷克海峡是南冰洋最狭窄的部分,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环南极洋流在这里被收阻在南极和北美之间,因此这里天气极不稳定,浪高常达10余米。邮轮行驶在德雷克海峡上,游客往往会有强烈的晕船反应,德雷克海峡也素有“呕吐海峡”之称。

幸运的是,拙见此行见证了德雷克海峡最温柔内敛的一面,平均浪高仅有4-5米。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有晕船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我要如此痛苦地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呢?

就是在左右摇摆的船上,拙见在邮轮上举办了首场见面会。在分享会上,拙见总策划、出品人田延友,知名评论员杨锦麟,香港导演刘浩良,在“海精灵号”与大家进行了首次交流。

田延友说:“我们的南北极之旅,希望既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关注人文;将广阔无垠的冰天雪地作为交流空间,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延展到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这注定不是一次普通的旅途,而是一次人文和思想之旅。今年7月,拙见曾“第一次把21分钟演讲带去北极点”,而这一次,拙见与“思想者”们一同登陆南极,在世界尽头呼唤思想的碰撞。

拥抱南极大陆

终于,拙见和极之美团队穿越了德雷克海峡,来到了梦想中的仙境。

12月11日,团队第一次登陆埃求(Aitcho)群岛。埃求群岛位于格林威治岛和罗伯特岛之间,是南设德兰群岛最美的地方之一,一般是南极行的必经之地。在岛上,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成群的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

在登陆前,探险队员强调,人们必须距离企鹅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并且不能打扰企鹅的生活。

身处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南极带给每位亲临者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与心灵上的震撼,更触动每位游客对于人与自然的深深反思。田延友说:“我们在岛上看到了成群结队的企鹅,但那是企鹅的世界,我们不能去打扰它。不打扰,给予极大的尊重和幸福,这是南极之旅的第一步。

登陆长城站

12月12日,团队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科考站。长城站位于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建站于1985年,这里常年开放,夏季大约40名科考人员在站内工作,冬季一般为14名人员。

在长城站,田延友采访了长城站站长徐宁。

拙见了解到,科考站的生活比想象中要艰苦。这里物资补给船每两年来一次,因此工作人员吃的食物很多都是冷冻了2年以上的。由于这些食物营养流失严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靠服用维生素片等保证营养。站长介绍:“站上的人员基本是老带青,年轻人在这里的生活可能比较单调,而年长、有经验的成员则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杨锦麟看完长城站后说:“长城站是我们综合国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国家为了履行大国科技使命,派出科学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长城站。如今我们看到长城站里完善的硬件完善,着实感到骄傲。而更重要的是,这里工作人员身上的坚忍其实不需要言表,他们的守候、他们的坚持、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

洛克罗伊港难忘探险

12月13日,团队安排下午在洛克罗伊港登陆。该港是二战时英国的秘密基地之一,后来成为科考基地。1996年,被重新开发,小小港湾,设有邮局、商店和博物馆,几乎到南极 旅游 的每艘游轮都会安排在这里登陆。

当天下午6 点50分,团队成员登陆洛克罗伊港。然而,刚登陆约20 分钟,便发现海面浮冰大量向海湾聚集。探险队员发出紧急指令,“全部队员迅速返回冲锋艇!”但冰团聚集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极短时间内,宽阔的海面就被冰团覆盖。

十余艘冲锋艇被困水面,无奈之下,探险队带领队员重返洛克罗伊港等待救援,最终一行人在小岛上等待了长达7个小时的时间,随后被闻讯赶来的其他邮轮成功破冰营救。

事后,杨锦麟在他的微博上说:“(遇险)过程之跌宕起伏,难以言尽,这一次无法预期的失联,脱线历程,终身难忘!”

但在被困等待的过程中,拙见和极之美团队有效地保障了游客们的安全,而探险队员也用丰富成熟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化解了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遭遇意外时,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冷静和克制。杨锦麟说:“连探险队的德国姑娘都说,在南北极这么多年,从未看到一组游客如此团结、淡定,这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非常棒。

人物篇: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广度

拙见此行,邀请杨锦麟与香港导演刘浩良同行。他们在路上,又经历了怎样的悲喜,又有怎样的思索呢?

刘浩良与杨锦麟

杨锦麟:121条朋友圈忆南极

2015 ,杨锦麟在半年时间内走完了南北极,并且两次都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极地冰泳。除了“走读大中华”,更“走完南北极”。“我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用尽所有的方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年62岁的杨锦麟,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不仅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对于一个仍坚守在新媒体创业一线的人来说,如今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已更加坦然。

就在洛克罗伊港遇险的过程中,杨锦麟尽管自己已经冷到骨子里,但他说,“在一个临时组合的轻探险旅行团队里,大家彼此不熟悉,我并非是这个临时组合里最有威信的人,也不是最年长者,但此时此刻,我必须站出来,不能让忐忑、抱怨、恐惧...成为话题主流。一会影响外籍探险队长的临场危机处理,二会出现负面情绪迅速传染的羊群心态。

而在被困的过程中,为了更快地和前进号汇合,探险队长召集40名身体素质好的男性队友上冲锋艇,用身体的重量为冲锋艇加载破冰能力。杨锦麟又一次冲在了前面,登上了第一条冲锋艇。

南极归来,杨锦麟陆续在朋友圈发布了121条“南极之旅回顾”,记录下旅途的一点一滴,所有的细节、体悟都历历在目。杨锦麟在2015年末用脚步再一次丈量了生命的无限可能。而下一站,还会有他的身影。

刘浩良:要把南极探险经历搬上大荧幕

在旅程中,刘浩良作为与“拙见”同行的“思想者”,不仅与队友进行了主题分享,更在南极洲进行了“拙见”21分钟演讲。

而刘浩良却说,自己不是个“思想者”,“我还是比较适合当个胡思乱想者”。

这位在电影圈沉浮十余年、担任《画皮》《一个人的武林》多部影片编剧、并在今年导演处女作《冲锋车》的新晋导演,在南极航海的旅途中,爆发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

13号,刘浩良在第二次南极登陆之后,在日记里写下:“不是黑,就是白,不是企鹅,就是冰山,能不能来点刺激的?

结果,上天好像听到我的投诉,让我,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比电影更戏剧化的剧情,一场生死攸关的人性灾难片,而且是好莱坞A级大片的特技效果啊!”对于在洛克罗伊港的遭遇,刘浩良指出,“这个故事太值得讲了,所以我一回北京就会试着剪辑一个样片,拿去找公司看看能不能获得 投资 。电影的整体感觉可以说是海洋版的《地心引力》。”

而在拙见的分享中,刘浩良试着站在“企鹅”的角度思考南极与人、人与环保的关系。“当我们围着企鹅拍照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反过来,我们吃饭拉屎的时候,一堆企鹅拿着相机围着我们拍照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

刘浩良提到,尽管目前到南极旅游和登陆的团队,都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和生物友好,“但我看着我们留下的脚印,特别是当我听到,原来企鹅掉到我们踩的洞里会出不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我们好像打扰了他们,打扰了大自然。

更多地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我有和探险队员聊过这个问题,或许我们需要看到南极真实的样子,才能更知道该如何保护这片净土。

今年,刘浩良跟随电影《冲锋车》,到了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就差没去非洲了。”而对于行走和探索的意义,刘浩良也一直在思索。“探索未知的世界,也是探索我们自己。这可能是我们探索的目的。在其他生物面前,我们要学会尊重;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更学会谦虚。

田延友:让灵魂跟上脚步

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演讲活动及跨界智慧分享平台,拙见曾成功举办过“两极之间·北极点”、“喧嚣与真实”、“远行与回归”、“年轮1945-2015·哈尔滨故事”等大型名人分享活动,而每场活动均会邀请来自文化、艺术、科技、媒体、公益等各领域超级大咖。

田延友介绍,未来3年,拙见还将举办6次南北极之旅。对于这项活动的初衷,田延友指出:“这样的行走,最重要的改变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像很多人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再看生活中的磨难,就觉得不足挂齿;另外,我们的南北极活动更多想表达的是‘同行’的概念,我们要让灵魂跟上脚步,让视野和思考的方向能够完全打开。

田延友说,“南北极之行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我依然迷茫,每个人都不会成为百分之百的智者,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那么透彻,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需要走、去看。”而南北极之旅,可以让大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敞开心扉地去交流,加之南北极资源的稀缺性,让人们更深层次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进而实现思考的链接。

在拙见分享会上,田延友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资产负债表。每一个人的资产都赚得了名利,但这是用家人和 健康 换回来的,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负债前行,看似光鲜但却债台高筑,是名副其实的负债者。”

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应该改变什么”。

拙见篇:现代人的失联

此次拙见南极之旅,将以“失联”为主题拍摄旅行纪录片。而拙见的分享,也以“失联”为主题。田延友在分享中指出:之所以选择失联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主题,实际上是反思自己的生活。“过往的是生活中,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在寻找什么?家在远方,我们成了家人的远亲;事业在路上,我们成了匆匆赶路的过客。我们忙着看风景,往往忽略了最美的风景人。于是,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故乡在哪里?我们心灵的故乡在何方?

一连串的问题,让在场队友无不动容,不少人想到了自己的家人,陷入沉思。“失联是我们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我们都在匆忙的赶路中迷失了自己。

而在南极漫长的旅途中,人们没有信号、无法打电话,回归到最原始纯真的生活状态。在路途中,不仅天高海阔,也用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周遭的关系。

尤其是在洛克罗伊港的“失联”遭遇,也在为‘失联’这个主题做哲学上的生命意义的注脚。失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短暂失联后,我们如何与世界重新连接。

风光篇:无法形容你的美

在南极归来后,田延友如此记录南极的美:“当美不胜收显然不能给力地描述你眼前的世界,当用一缕绝美的风景会是错误的表达客观的事实,因为在你的面前不止一缕、是一片、一面,是环顾四周上上下下的全部;人在海上,船随人行,当你觉得已是绝美时,忽地随赞叹唏嘘声略微转身,竟会有不一样的绝妙。

在南极,拙见和极之美团队带领大家欣赏了独特的极地自然景观,如雪山、冰盖、冰川、纯蓝的冰隙、自然雕刻的冰山、夜半壮丽的落日、西风带翻涌的海浪、南极半岛如镜面般平静的海面、晴天透彻的蓝天白云、阴天里的水墨南极等。

此外,南极还有独特的极地动植物,如企鹅、鲸鱼、海豹、海象、信天翁、贼鸥、雪燕、鸬鹚、各种颜色的南极苔藓地衣等。

此刻,从拙见文化的所在地广州到南极的距离是15622公里。而更多有关此次南极之旅的纪录,还将于拙见平台和腾讯视频播出。拙见下一站,我们也一同期待。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