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权下放一年 珠三角多地出台首部法规

17.03.2016  15:18

    去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其中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从今年3月21日起,《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立法法修改后广东全省首部被批准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这一条例的实施颇具标志性意义。此外,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等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已根据地方实际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

    地方立法权下放一周年,从搭上“头班车”到交出“成绩单”,珠三角在法治建设新征程上的探索值得借鉴。

     粤首部地方性法规

    聚焦历史文化保护

    根据新修改立法法的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进入“地方立法”时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的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感到振奋。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的决定》正式表决通过。

    在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中,有不少城市将首法定为“小立法法”,即地方性法规制定办法。与这些城市不同,佛山将首部地方性法规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佛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划定有历史文化街区20个,历史建筑175个。但过去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较低,管理措施偏弱,亟需依靠符合佛山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来加强管理。为此,出于佛山实际考虑,首部地方性法规最终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

     中山惠州不约而同

    瞄向了水环境保护

    中山、惠州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不约而同地瞄向了水环境保护。不久前,《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惠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获表决通过。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木林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域不够广、结构不合理,污染源管控力度有待加强,水质性缺水初现端倪,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行上位法对于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而言,尚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大保护力度、增强保护实效。

    在中山,受中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山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开展“中山市地方立法课题专题调研”。据承担此次问卷调查的负责人之一、中山市制度创新研究院数据调研中心主任陈晴介绍,问卷调查对区域覆盖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每个镇区至少要发放200份以上,每个镇区再具体到4个社区,每个社区至少覆盖50份以上。

    “这样是为了保证区域的覆盖面,确保参数的科学性。”陈晴透露,调查队成员在全市各镇区中收集了5000名公众(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且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地区的常住人口)对中山市在地方立法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五成的受访公众认为中山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应该对环境保护的事项制定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污水处理”“环境与生态保护规划”“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

    “你知不知道在开展岐江河治理的时候,最头痛的是什么吗?”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想起一件往事,“那时候沿岸有不少养猪场,对水质影响很大,但法律没有对‘禁养区’进行具体的划分,政府很难开展执法工作”。

    水环境保护包括了岸上、岸下、地下水等综合领域的范畴,涉及到《环保法》和《水法》的内容。在中山,水环境治理涉及到16个部门,千丝万缕而又错综复杂;而“九龙治水”则往往容易导致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各部门间没能形成治水合力。

    从全市的水环境监管工作的现状出发,中山首部地方性法规需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解决水环境监管工作中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改变原来“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格局;其次是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即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防治;三是要解决饮用水源的保护问题,即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确定和调整程序,保护区内建设隔离防护设施;四是解决水生态保护和水安全的问题,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加强水质监测。拿水“开路”,中山首部地方性法规的立项可谓“水到渠成”。

    在惠州,邓木林等参与立法的人大工作人员则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西枝江上游地区的干部群众为保护西枝江水质,作出了很大“牺牲”,当地的发展受到各种限制,付出如何得到回报?这是上游地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

    邓木林说,为了提高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条例把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规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对因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的上游地区相关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为保护一条江,立了一部法——惠州对绿色发展的重视,让邓木林等当地的干部感到自豪。几年前,美国有一家企业计划到惠州投资落户,项目投资额大概为两亿美元,项目非常不错,但是因为达不到环保要求,惠州最后拒绝了这个项目。“十二五”以来惠州否决项目超过800宗,平均每年环保否决率超过10%。(罗丽娟 罗锐 郑佳欣 蓝志凌 谭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