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就业观念之变:“铁饭碗”不再“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性越来越强,选择面越来越宽。
40年前,找个“铁饭碗”,几乎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40年后,越来越多人放弃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投身自由择业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追逐梦想。
从“统包统配”到自由择业
“40年前,人们根本没有自主择业、自主就业的概念,在乡村,青年们大多没想过离开土地,人们都觉得守着田、种好地就是一辈子;而城里的青年,就业也无非是两种途径,要么‘接班’上岗,要么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71岁的“老郑州”郭先生多年从事劳动就业工作,谈起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就业观念、就业状况的变迁,感慨良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也就是国家根据计划和需要统一安排就业,人们多重政工轻农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青年就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时青年人在评价职业时看中的是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反而排在后面。”郭先生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固定工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养成了职工的“铁饭碗”意识,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改变这一弊端,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决定改革企业用工制度,规定国有企业招工一律实行合同制。这一改革确定了企业用人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
由于政策放宽,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城镇。“那时有一个流行语叫‘民工潮’,形象地说明农村青年就业观念的改变。”郭先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们从“扎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慢慢转型,希望毕业后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年轻人中也开始有了“跳槽”。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郑州市始终把城乡居民的“饭碗”问题当作重中之重。
为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郑州市广开渠道,针对不同的困难群体,开出不同的“药方”:
针对“4050”人员,大力开拓公益性岗位、提高再就业各项社保补贴;
针对高校毕业生,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提高就业见习补贴,发放求职补贴;针对农村劳动力,启动“春风行动”,严打人力资源市场违规。
无论哪类就业群体,没有一技之长,就意味着就业难。为此,我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环节:免费培训就业困难群体;鼓励职业技能院校定向培训;农村劳动力享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条龙”,不断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技能……
有的放矢的就业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
统计显示,2002年至今,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1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7.9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1亿元,累计带动就业39.1万人。
自主创业放飞人生梦想
“我们现在就业之路很宽广,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可以有多重选择。和父辈们不同,他们更看重‘安稳’,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谈起毕业后的工作经历,来自平顶山的冯守成信心满满,6年前,他从河南农业大学种植专业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奔着研究所、大企业去应聘,转而回到乡村开始了“务农”生涯。很快,借助专业知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冯守成的有机农产品电子商务做得风生水起,又在郑州设立了实体店和货物配送中心。谈及未来,冯守成目标清晰:“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现在城市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有‘回归田园’的想法,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前景无限,我希望能再通过5年的积累,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到全国。”
创业是就业之源。事实上,冯守成的梦想并不遥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2012年到2017年9月,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亿余元。针对最具创业活力的大中专毕业生,人社部门还与教育部门联手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优先安排优质培训资源,使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完成创业培训22276人,占全年3万人目标任务的74.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亿元,占全年7.8亿元目标任务的50%。
好政策激发新活力。近年来,随着简政放权的逐步推进,系统完备的就业创业生态链正在延展、成熟。小到众创空间,大到创业孵化“航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粒粒满载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身就业的问题,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释放出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的同时,郑州市又集中力量,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政策落到实处。全市共认定各类创业孵化园(孵化平台)32家,在孵创业实体1319户,带动就业10495人;提高融资力度,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初始创业帮扶补贴由1000元逐步提高到 10000元,上半年共有954名创业者获得资金支持,带动及吸纳就业0.9万人。
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郑州在全省率先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政策,在市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新郑市孟庄镇农民创业园、郑东新区金光农民花卉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新密市残疾农民王惠敏创办的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有3.53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企业2.08万家,带动就业9.7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