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低价游”买卖都有责 选择正规渠道保险
国家旅游局10月25日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发出提示,包括消费者在内,参与“不合理低价游”的买卖双方均须承担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昨天,记者就此采访本市多家旅行社及旅游质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的价格、销售渠道等特点来鉴别“不合理低价游”,远离消费陷阱。
据了解,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提示中,除了提醒游客要坚决抵制“不合理低价游”、不得与经营者签订虚假合同以外,还明确指出:游客与经营者签订虚假合同,一方面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一旦被查获,不仅不能获得赔偿,还将受到处理。同时,国家旅游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处理办法。
那么,怎样辨别哪些是“不合理低价游”呢?对此,记者走访本市多家旅行社了解到,虽然“不合理低价游”并没有明确的价格标准,但消费者可以用产品所含机票、酒店等成本的大概价格作为参考。比如,在网上一些促销信息中,港澳游产品报价只有299元或399元,而同期往返香港的机票就要近1000元,消费者面对这样的“便宜”就一定要慎重。
据天津市旅游质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并不是所有报价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产品都是“不合理低价游”,比如一些旅行社的尾单、店庆促销、展会促销等特殊的促销产品,不过这类产品大都具有名额有限、距离出发时间近、限定舱位或房型等“限制条件”,因此不难辨别。此外,除了从价格上辨别,选择正规渠道也是一个规避“不合理低价游”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量“不合理低价游”都被搬到了网上来躲避监管,在微信朋友圈很多由一些小网站、自媒体甚至是个人发起的旅游产品,看似价格便宜,有的甚至直接让消费者发微信红包来付款,没有任何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维权也很困难。
贪便宜会吃亏
国家旅游局一次又一次发文提示抵制低价游,可低价团并未因此绝迹,爆发的矛盾和冲突还是一件接一件地发生,究其原因商家有责任,但消费者“贪小便宜”也是造成双方矛盾的导火索之一。
不久前,某保健品推介会以“参会送鸡蛋”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会,附近年轻人好心提醒老人:“他们是为了忽悠您买保健品的!”不料,老人胸有成竹地回答:“我知道,我是来忽悠他们鸡蛋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低价游当中,面对比单买机票还便宜的“不合理低价游”,很多所谓“上当受骗”的顾客,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他们把“贪小便宜”当成聪明的消费,但商家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既然贴钱为你订酒店、买机票,必然会用尽一切“招数”从你身上挣回来,你若不愿就范,那“招数”就会让你越来越不舒服,矛盾由此产生。旅游本是件放松心情的开心事,如果为了贪小便宜而闹一肚子气甚至搭上性命,您觉得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