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五年东莞经济取得了质的飞跃

26.01.2016  11:02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之年。回顾“十二五”,应该如何评价东莞过去五年的发展?展望“十三五”,东莞如何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 东莞日报 》报道,针对这些热点话题,日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徐建华坦言,在过去不平凡的五年中,最欣慰的是“东莞稳住了”,并保持逐渐向好的发展态势。他以数据为证,东莞依然是外资 投资 的热土。

谈起过去的五年,东莞真可谓走过了一段艰难而不平凡的岁月。一直以来,东莞就以其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和颇具特色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领跑全省全国,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标本,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制造和中国 经济 变动的风向标。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到2008年世界 金融 危机爆发时,便正式宣告结束了。金融危机结束后,东莞虽然企稳,但是,外部市场的萎缩,国内消费的委靡不振,使得东莞庞大的产能,面临着一个如何消化的问题。2012年一季度,东莞的经济增长甚至跌到创纪录的1.3%。一时间,作为中国制造的标本,东莞顿时被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东莞被抛弃了吗?”类似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成为舆论场中独特的景致。

一叶知秋。也正是在这样的产业困境中,当年领中国之先,开创加工贸易模式的东莞,开启了大规模的转型升级进程。按照徐建华在接受专访时的话说,“如果说以前大家关注的是东莞如何率先发展,那么在金融危机后,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东莞如何率先破解难题”。也正是在这五年中,东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取得了质的飞跃。比如,在产业结构上,2014年东莞的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工业方面,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稳步增长,发展速度也高于全市工业增长速度。而在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的变革中,东莞更是坚持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与方向,大刀阔斧地拥抱变革,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以力促产业升级的深入。

以创新驱动替代以往的要素驱动,以政府职能的彻底变革,夯实东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这就是东莞过去五年即使立身“被抛弃”的舆论风潮,却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主旨。也正是因为这种清晰坚定的判断和坚持,东莞的产业结构、政府职能、法治状况和社会形态,正在摆脱以往留给人们的传统面目,越来越趋向创新、科技内涵、服务性、现代与多元。数据为证,2015年,东莞全市市场主体达71.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3%;市场主体注册资金893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53.2亿美元,增长17.5%。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原地增资扩产的。很显然,“如果外资对东莞没有信心,东莞实际利用外资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增长,这也说明,东莞仍然是外资投资的热土”。

从一个更高标准和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一个深刻立体,涉及多层次、全方位、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根本上说,要适应全球经济新的平衡与中国经济新的常态,以东莞为标本的中国制造,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潜力深度挖掘、增长动力顺利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为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此过程中,东莞的每一分进展、每一步拓进,都在预示中国经济一个令人鼓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