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学生睡倒”过分阐释

19.09.2014  12:41

  话题缘起:前日,有媒体图文报道了当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坚持站着作报告30多分钟,期间有研究生新生趴在桌上睡觉。这成了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的一大“插曲”,图文传播后,有不少网友批评学生“没素质”,让一些参会学生感觉“很受伤”。

  ■巴桂茹

  不可否认,在本该认真聆听前辈经验的宝贵时间,在人民大会堂这神圣的地点,这些学生趴在桌上昏昏睡去的表现的确让人失望。凡事过犹不及,因为几个“睡倒”的学生就对90后全体或教育制度上纲上线既无必要,也没多大意义。

  首先,“睡倒的学生”终究是少数。虽然照片的近景中接连好几个学生都趴在桌上,但远处成百上千的学生都在专心听讲。因少数人“睡倒”而给全体90后学生贴上“垮掉”的标签,显然不符合实际。

  再则,“睡倒”的原因也需细细分辨。事发的时间是下午,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也许是这些学生前一天学习任务太累了,他们太疲惫;也许是被组织者生拉硬拽而来,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差太远;还有一种可能,吴老虽贵为学界泰斗,毕竟是以专业研究见长,而决定现场演讲效果的,更多取决于演讲的风格和技巧,而这大多不是学者们的长项。况且,吴老92岁高龄,想来语速稍慢,精彩讲稿的现场效果可能打了折扣。

  笔者认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完美的愿景只存在理想化的真空之中,几个学生听课睡觉,不值得大惊小怪。这6000多名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只要有一名或几名学生因吴老的演讲而触动内心,进而发奋图强有所成就,他的辛苦就没有白费,他的坚持就有价值。

  最后,想奉劝后排“睡倒”的那些学生一句:考研容易,学成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