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中国人为什么不想生了:发展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26.07.2015  16:23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直以来呼声很高。近来有关国家年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报道以及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的否认,都引发了新一轮争议。

学习大国(XXDAGUO)在此不说政策是否应该放开,只是想从学理角度和历史数据来讨论,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想多生了。

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当下,出生率、生育意愿齐齐下行,不少人都有切身的体验。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人均GDP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是中国生育率急剧下降的三大推手。只不过,这三个变量在不同时期对生育率下降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首先,生育政策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边际效果渐趋下降。第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强。

换句话说,人们要么忙着挣钱,要么忙着上学,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生孩子的事自然就往后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最有效的避孕药。而相对来说,贫穷就是最合格的助产士了。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现在经济繁荣,娱乐至上,世界那么大,孩子是拖累。

按照人口学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总和生育率[注1]在2.1的替代水平下,就意味着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

也就是说,一家两个娃,整个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才能保持平衡,人口结构才可以保持稳定,就不会走入老龄化社会了。但是,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从历史上看,解放后到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通常处在5-6的水平上。现在呢?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算出,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事实上已经多年低于1.5了。

地方层面,有学者在江苏进行了数年的人口调查,结果发现,在假设不受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平均每对夫妻期望的孩子数大概是1.7个,也就是说显著低于2.1的替代水平。

这意味着,即使将来不再限制生育子女的数量,生育率回归到高水平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