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不断巩固成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7.10.2014  11:24

  东莞不断巩固成果,提高效能,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由深莞惠三地群文艺术家共同演绎的“情系深莞惠幸福广东人”2014年深莞惠流动大舞台三地巡回演出,有效推动了深莞惠三市文化大融合,深受三地群众喜爱。

  ■9月11日晚,玉兰大剧院座无虚席,16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走进高雅艺术殿堂,免费观看了一场由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国煤矿文工团带来的高质量演出,深受广大外来工好评。

  ■今年9月,首次亮相全国合唱赛事——第四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的东莞合唱团表现优异,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斩获本届大赛金奖。

  ■东莞本土笑星参加2014“春雨工程”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为新疆人民送去欢乐。

   东莞时间网讯 过去的一年,之于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无论是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抑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均取得了质的飞跃。去年11月,东莞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无疑是对东莞公共文化建设成就极大的肯定,可喜可贺。

  “示范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化需求永无止境,文化惠民永远在路上”……创建成功之后,务实的东莞人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惠民的理念,持之以恒,继续将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向更深层,不断巩固成果,提高效能,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属于你我他。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接下来,东莞将积极发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加快制度设计研究和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重要文化惠民活动与项目,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增长。

   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彰显

  自2011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东莞坚持以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为统领,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市民为服务对象,着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生产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备受赞誉。

  一组鲜亮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32个镇(街)文广中心全部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70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东莞连续三年在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名列总成绩第一,实现了三连冠;2013年,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11项大奖,其中,音乐剧《钢的琴》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等5个奖项,少儿舞蹈《学军》、男声小组唱《脚印》、“越唱越红”农民工歌唱大赛获得群星奖;东莞合唱团首次代表东莞出征即获得第四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金奖,东莞大岭山之歌合唱团获得“唱响中国梦——广东省第十一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金奖;歌曲《中国梦》获“美丽中国”主题征歌活动优秀创作奖、2011—2012年度中国原创歌曲奖等奖项。

  尤其是在前不久刚刚揭晓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 获奖名单中,东莞3部作品——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歌曲《百年一梦》、图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赫然在列,一起刷新了东莞文艺精品获奖的最高纪录。这可谓是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大丰收”的一个生动写照。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带领全市上下,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推动东莞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自正式实施“文化名城”发展战略以来,连续5年每年配备10个亿用于支持文化建设。

  领导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力倾斜、资金上持续给力,东莞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可见一斑。在如此肥沃的土壤上,有了充足的空气、阳光和水,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