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是卑鄙生意同义词 赫芬顿邮报要做正能量

14.02.2015  01:33

  据观察者网消息,今年已经65岁的奥利安娜·赫芬顿是希腊裔的美国人。差不多10年前,她一手创办了世界第一份纯粹意义的网络报纸:赫芬顿邮报。支撑该报的两大要素是:优质的网络博客写手以及新闻聚合,从政治到流行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有着多年媒体从事行业和写作经历的赫芬顿现在却开始反思长期以来关于新闻的定义。在过去不久的达沃斯论坛,她向全世界宣布了赫芬顿邮报新的方针,专注于“正能量”新闻,也就是她所说的“What’s working”。在报纸行业面临汹涌浪潮的当下,媒体人歇斯底里地寻找新出路,何去何从却没有清晰的思路。“内容为王”当然是真理,媒体永远只能拼内容,但何为优质内容?且听赫芬顿邮报掌门人怎么说。

  赫芬顿邮报掌门人:奥利安娜·赫芬顿

  以下为译文原文:

  新闻业有一句经典的话,“无流血,不头条”(If it bleeds, it leads ),也就是,如果新闻的内容充满了流血事件,那么这则新闻总是会出现在头版,引起人们注意,这个“准则”指导了新闻编辑室至少几十年。关于暴力、悲剧、异常、腐败的事件总能给予突出的报道,成为小时播报,电脑、手机屏幕以及报纸的“头条”,新闻工作者相信这些是公众最想看到和读到的故事。

  这种理念在事实和伦理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代表的是蹩脚的新闻业。作为记者,我们的职责是向公众描述一幅准确的画面,也就意味着画面的“全景”。只呈现悲剧、暴力、混乱等破坏性和“不作为”的事件,把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忽略了。在暴力、贫困和损失的困境下,人们是如何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些挑战的?其他关于创新、独创性、同情、恩惠等的故事呢?如果媒体只是呈现黑暗的一面,那么我们并没有履行好作为记者的职责。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提供给读者和观众真正想要的东西。

  上个月在达沃斯,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了赫芬顿邮报的编辑方针“What’s working”,我们将大幅增加“正能量”的报道。尽管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报道“不作为”的新闻,包括政治动荡、腐败、道德败坏、暴力和灾难等,但我们想超越“无流血,不头条”的局限。需要清楚的是,我指的不是那些简单的心灵鸡汤,会心一笑的片段,也不是讨人喜欢的动物等(不用担心,我们还会给你大量这样的故事)。我是指,我们将致力于讲述普通老百姓和社区的故事。他们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面对挑战时,是如何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成功应对的?通过“照亮”这些故事,我们希望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感染力,放大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出去,在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这不仅是好新闻,同时也是一门绝妙的“生意”。研究表明,与“无流血,不头条”的信条相反,人们想要更多建设性和积极向上的故事。赫芬顿邮报是Facebook上转发最多的媒体,我们发现,积极的故事是读者最愿意浏览和分享的。除了我们自己的数据,还有其他研究也佐证这一点。沃顿商学院的教授Jonah Berger著有《传染性:为什么事件会流行起来》一书(Contagious:Why Things Catch On)。他与同事Katherine Milkman于2013年,对《纽约时报》为期六个月邮件分享最多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分享可以唤起积极情绪的新闻。

  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新闻行业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但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几乎等同于暴力、混乱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