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仅嘲笑吝啬而忽略制度反思

15.07.2015  20:07

昨天一早,微信就让一条现代葛朗台的新闻刷屏。这个“葛朗台式”的人物,是江苏省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一方面他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另一方面,他又在生活中极端节俭。为了省汽油钱,他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平时穿着也不讲究,都是掉色破损的旧衣裳。近日,朱冬生因犯受贿罪被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而法院最终认定朱冬生的受贿金额,接近200万元。

网友@Mosquito-Jane有观点奉上:故意低调,想让群众误以为他清廉吧。要是很高调不早就被纪委查了嘛。

不过,吝啬的贪官,朱冬生不是第一个。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前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藏有现金上亿,却是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班。而且魏平时衣着简朴,丝毫看不出家藏万贯。搜狐网友@傲视苍莽为其叹息:“你贪这么多干啥,吃没吃了,花没花了,整天还得装模作样。这下子进了监狱,钱也全没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严惩贪腐行为,该下重拳时必须重拳,否则贪腐行为不可能遏制住。”

表面上是个好官,结果却是个“演员”。这样的感叹,流行于坊间。而媒体更是对朱冬生的成长进行回顾,指出其从小家境贫寒,隐隐约约将贪污与吝啬的根源指向贫困。贫困是不是必然导致贪污腐败,稍有辩证法的知识的人,都不敢苟同。

有网友感觉报道的倾向堪疑。@命运与面相:好像“贪污了,又不享受”=“傻逼”?正规媒体提起贪污腐败竟然是这种论调,怪不得现在社会风气是:恨人有,笑人无,笑贫不笑娼!真可笑啊,我们一边提倡节俭,别这么多物质欲,另一面又把节俭的人又骂做吝啬的葛朗台。服了。

出身富贵未必能熄灭胸中贪欲,家境贫寒也不一定对物质金钱有特别强烈的攫取欲望。在官场上最终如何沉沦,不是出身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贪欲,以及机制体制是否提供贪污腐败的机会。当体制内权力无法被有效监督,当体制拥有过于强大的干涉生活的力量,而自身制度设计又存在漏洞时,必然会给暴戾无度的官员,或信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官员提供权力寻租机会。

因此,媒体与公众无须过度放大每一个贪官的成长环境,应将视角置在为何权力没有被有效监督这一块,从中查找漏洞,弥补缺失,才能挽救这些念唱技能俱佳的演员,如若让其挟表演天赋投身于演艺事业,为中国奉献几部奥斯卡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