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言 细嚼慢咽:不应忘记的健康法则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 丁元伟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许咏怡
“食不言,寝不语”,这曾经是流传千年的健康古训,但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今,繁忙的工作和丰富的娱乐,令越来越多的人在用餐时变得“心不在焉”。专家表示,吃饭要专心、少说话等做法不仅仅是礼仪,还与我们的胃肠道健康息息相关。
饮食健康法则——
吃要专心
还记得小时候边吃饭边玩玩具时,耳边总会响起长辈的教导:“吃饭要专心,吃完再玩。”那么,为什么吃饭一定要专心呢?咀嚼和吞咽的同时做些其他事情不是可以一举两得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丁元伟解释,吃饭并不是咀嚼和吞咽那么简单,背后还有许多的“程序”参与到进食和消化这个过程中。其中,消化液的分泌是需要食物的气味、颜色、形状甚至是咀嚼的声音来刺激的,如果边吃饭边看电脑、看电视等,减弱注意力,那么食物对脑部的刺激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消化液的分泌。
另外,吃饭时胃肠道消化蠕动工作繁重而紧张,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如果吃饭时做看电视等容易让脑部兴奋的事情,就需要血液的供应。这样一来,流向消化道以供使用的血液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来供应给大脑,血液供应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造成了阻碍,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对胃部造成了更大的负担。
丁元伟强调,如果经常如此,使得胃肠道长期在“重压”下工作,很容易就出现各种胃肠道疾病。
饮食健康法则——
食不言
俗话说的“食不言寝不语”不仅仅是礼仪的要求,还是健康法则。如果在进食中不停说话,无意中会吸入较多的空气,导致胃胀等问题的发生。而吃饭时聊天聊得过于兴奋,对于消化也是有害无利的。
丁元伟介绍,在消化科门诊接诊的病人中,有将近50%的人群或多或少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胀气、早饱甚至腹痛等。这除了与个人胃动力有关之外,跟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精神比较紧张、压力过大导致长期焦虑,会让胃部的感受功能发生障碍,影响肠胃敏感性,进而让胃肠道的蠕动和收缩发生障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饮食健康法则——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可以让你不容易发胖。”这样的说法在许多减肥或者保持好身材的“小技巧”中能够看见。在消化科医生看来,细嚼慢咽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胃负责任的进食做法。
一方面,细嚼慢咽可以延长进食的时间,让饱腹感能够及时反馈,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吃下太多食物而导致暴饮暴食。另一方面,细嚼慢咽可以把食物充分嚼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部的负担。还有上面所提到的,细嚼慢咽可以充分地让食物的气味、颜色、形状甚至是咀嚼的声音产生足够的刺激,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足够的消化液分泌对消化食物更加有力,消化得也更加完全,有助于营养的充分吸收。
饮食健康法则——
定时定量
如今胃肠道疾病患者上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吃饭不定时和不定量。“人的身体器官都有自己的小闹钟,胃肠道也不例外。到了每天吃饭的时间,饥饿感出来了,胃酸的分泌也相应增加,这是为接下来的消化做准备的。”丁元伟表示,如果吃饭不定时,在该吃的时候不吃,会让胃肠道的节律出现紊乱,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产生。
每个人的饮食节律都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整,寻找一个比较固定的吃饭时间。比如,晚上经常加班的人群,与其在晚上六七点匆忙挤时间吃饭,不如在晚上八点左右腾出固定的吃饭时间。
另外,定量也非常重要。暴饮暴食容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建议每顿吃7分饱就可以了。同时,也要控制辛辣、油腻、高蛋白等比较难消化的食物的摄入量,以减少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发生。丁元伟表示,定时定量进食是不花钱保养胃肠道和治疗胃病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