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平均每年增加数千个“空间垃圾”

08.06.2015  21:21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平均每年都会增加数千个能观测到的空间碎片。相关专家表示,“空间垃圾”已对在轨航天器及地面人员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各方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介绍说,空间碎片主要分布在2000公里以下的低地球轨道区域、360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区域和20000公里的中地球轨道,“碎片最密集的区域集中在800公里至1000公里”。

目前,毫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数以亿计,总质量达到几千吨。2009年美俄卫星碰撞,导致产生大量碎片,目前美国已编目的有2269个。而另据统计,自1957年人类开始进行航天活动以来,共产生4万余个可编目的空间物体,其中美国公布已编目的仍在轨的有1.7万个。

空间碎片和航天器的平均撞击速度为每秒10公里,换算成时速36000公里,远远比子弹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说。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田玉龙在受访时表示,厘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毫米级或微米级空间碎片的撞击累积效应将导致航天器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

此外,空间碎片陨落对地面人员财产的现实威胁也日益严峻。统计称,2015年4月全球共陨落63个物体。

中国在2000年启动的“空间碎片行动计划”已见成效。目前已完成空间碎片地基监测一期工程建设,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开发了高性能防护材料和先进防护结构,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暂行管理办法》,还对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末级钝化处置,并多次对废弃卫星实施离轨处理。

此外,中科院初步建成空间碎片碰撞预警数据库,研制工程化预警预报系统。还研究建立空间突发事件初步分析平台,已有基础开展在轨卫星监测预警。

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8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挂牌成立。专家认为,此举将加强空间碎片研究工作,推进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统筹利用国内外数据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各国航天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一旦形成预警数据,将立刻研判会商,确认风险并尽快形成结果,通过卫星指挥控制工作程序调度卫星,使之躲避碎片。”田玉龙说,还将研发在轨清除“空间垃圾”新技术,通过各国努力有望彻底解决空间碎片的挑战。(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