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新政不应拒绝共享经济

15.10.2015  19:27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进行规范。新政甫出,即引发广泛解读,众多网友直言,专车新政将是对互联网专车的毁灭性打击。

网易网友李晓鹏说,包括uber、滴滴、快的、神州等在内的互联网租车平台,核心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上的分享 经济 。有了这些平台,提供了供求信息,社会上剩余的物资就可以拿出来给有需要的人使用,  物权所有者按财产权和劳动获取报酬,合作共赢和谐共处,司机和乘客也都可以从这个模式中获得收益。可是,专车新政之下,这个美好愿景将不复存在,交通部的这一纸公文,将直接扼杀交通领域可能出现的阿里巴巴。

的确,长期以来,乘客抱怨打车难,出租车司机不满意收入低、干活时间长,市场供需双方都不满意,眼下正急需一条鲶鱼来搅动陈旧的出租车行业格局。而专车这条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极大冲击、给市民出行体验带来极大便利的市场创新“鲶鱼”,本应继续高歌猛进,彻底撬动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坚冰,却因为管理思维的僵化滞后,极有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东方财富网刊登IT评论人魏武挥的文章指出,禁止私家车的进入,等于拒绝了共享经济,等于将专车局限为一个“昂贵版出租车”。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军认为,这不但没有解决专车运营中的问题,反而一举把专车给彻底管死了。

对此,可能会有人认为,专车合法化就是胜利,是不是共享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对此,南方都市报社论认为,  也许,对于某些行政机构和垄断企业而言,共享经济不重要,但无论对于专车、专车消费者甚至中国而言,共享经济都无比重要。盘活闲置资源,提高社会效率,是共享经济的核心。专车之所以会在网络约租的士十分发达成熟的英国、美国发展起来,正是共享经济对于社会闲置资源的激活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专车最实际的就是价格和体验。而对中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共享经济面前,中国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由于原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还使得专车有了积极拥抱新变革的客户基础,在如何监管专车这一世界性新难题面前有了一种奇特的后发优势。但是,专车新政相当于在拿了一手好牌的情况下却自动弃权了,这不得不说是巨大的遗憾。

确实,专车新政不应拒绝共享经济。新华每日电讯文章认为,专车改革与其一刀切,不如多让地方尝试创新。改革试点并非打造法外之地或政策洼地,而是在不影响公众出行安全和行业秩序的前提下,多给创新留足观察期、腾出成长空间,避免将创新扼杀在襁褓里,同时防止创新引发系统性风险。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认为,要尊重市场的首创精神,当创新出现的时候,不要急着用行政的力量强行干预,凡是能够交给市场决定的,则不宜再设立额外许可。专车本身就源自城市出行市场,是基于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的应用,属于典型的市场调控范围。政府部门不宜将本已充分市场化的专车,再“拉回到”传统的出租车时代。这,也让人想起滴滴快的 新闻 发言人陶然几天前曾在新闻发布会上引用的诗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