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纳入监管势在必行 顺风顺水的或只剩顺风车

10.11.2015  06:35
专车纳入监管势在必行 顺风顺水的或只剩顺风车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市民在街头使用滴滴出行APP预约出租车。 新华社发

交通运输部出租车新政征求意见结束,种种迹象表明

昨日,交通运输部对《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出租车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开意见征集结束。

自新政发布征求意见以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有大大小小十余场研讨会,有关方面的建议更是密集发布。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出租车意见》意见征求情况显示,前半个月时间共收到各类意见3220件,其中“专车是否该作为新业态纳入监管”、“网约车车辆条件和标准”两个问题最为受关注,占到总意见的36.6%。8日,交通运输部在征求意见即将结束之际,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21位专家,围绕四大问题展开讨论,其结果是专车纳入监管已几无悬念,专车严冬期已然来临。

■新快报记者 张亮

动向

从交通运输部的态度可以看出,专车纳入监管已是势在必行

交通运输部此前对截至10月26日半个月时间里的意见汇总显示,相关意见主要集中在十方面,包括传统出租车改革、专车标准、燃油补贴、驾驶员权益等。其中网约车条件及专车是否纳入出租车行业管理最受关注,各占两成左右。有102条意见涉及网约车与巡游车驾驶员的从业资格管理问题。其中,七成以上的意见认为,从保障运营安全和新老业态公平竞争考虑,应当规定网约车驾驶员满足有关条件并取得从业资格证,门槛应高于传统行业。据交通部介绍,有580条意见都是涉及业态管理问题。大多数意见认为,目前私家车利用互联网从事所谓的“专车”服务就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目前“专车”平台非法经营、不承担责任和风险、扰乱市场,应当立即关闭平台,取缔“专车”。

本月8日交通运输部再次召开的座谈会,邀请专家21位,包括交通、规划、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各领域。尽管这场研讨会与此前十余场研讨会一样,研讨会热议的主题仍是基本围绕4个问题进行——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在本质上是否相同?政府推出的专车管理办法是否符合上位法规定?专车和驾驶员是否需要发放牌照?是否应让地方先行试点?但实际上,这场讨论会的结果,却可视为是交通部对这四大问题的回应。

在此次会议上,尽管各方意见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说争议依然存在,但是从交通运输部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专车纳入监管已是势在必行。”参会的朱巍认为,“由于此次研讨会在意见征集结束前两天召开,而且是针对此前社会热议的各项事宜,可以说是交通运输部对社会各界的一个回应,而且从此次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情况看来,各方的口风已经逐步收紧。研讨会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后期征集意见稿的修改。

实际上,各媒体针对专车新政的最新报道,均认为专车纳入监管已几乎没有悬念。而且业内普遍认为,多数与会专家们认为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觉得政府有必要及时对这种新业态实施监管,而且均认为专车从事的是出租车运营服务,车辆和驾驶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同时,业内也认为营运车辆报废年限有完善空间。

剖析

交通运输部基调已定 地方操作空间并不大

近一个月来,十余场研讨会,前期和中期,有不少专家提出,网约车属于竞争性领域,驾驶员只需取得驾驶证,不应当设置从业资格条件。专车驾驶员大都为兼职,实行从业资格会挡住一大批人,减少就业机会将导致一些人失业加剧社会矛盾等。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现有巡游车驾驶员可自动获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私家车从事运营符合共享经济潮流,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率,有利于促进就业,应允许私家车不改变车辆性质从事经营。这些意见与专车企业表达的诉求相近。

然而,多个专车企业表达的诉求和部分专家意见似乎并未起作用。滴滴出行此前公开提出意见表示,如果要求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兼职司机需考出租车从业资格证,可能使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退出,让百姓重新面临打车难的问题,而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杨芸表示,要求私家车辆改为营运车对易到用车平台有一定的影响。“从更长远的分享经济的角度来看,放开限制能够更容易实现汽车资源共享,”杨芸建议,“应该把车辆变更的限制打破,因为共享经济的优势在于更优化的配置和更灵活的就业。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程世东在研讨会上提出,判断是否营运是对运输服务行为评价的,而不是评价提供服务的主体,驾驶员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提供的运输服务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就应该是营运性质的,因此作为服务相关的要素——车辆、驾驶员等就应该纳入行业管理。

研讨会指出,交通运输部可以提出政策制度框架,同时发挥地方积极性,进行主动改革探索和实践。交通运输部定下基调后,然而地方试点又能否为专车打开一条生路呢?参会的朱巍认为,在交通运输部比较详细的规定下,地方能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有限,在此情况下,专车行业可能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例外

顺路拼车不是为盈利 不属运营范畴将鼓励

在整个征求意见过程中,意见比较统一,变化较小的只有顺风车。专家强调,本次改革明确为小客车合乘正名。“私人小客车顺路拼车的分享模式,我们定义为合乘,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属于运营范畴。”本次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调整的范围是营运性质、以盈利为目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顺风车”合乘不在管理办法调整的范畴之内。

在此前征集的意见中,有超过八成的意见认为,顺风车方便出行,减少车辆上路,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符合节能减排发展方向,政府应当鼓励及支持。有人建议,应进一步明确顺风车的合法地位,细化合乘相关规则,明确合乘双方责任避免纠纷,禁止以顺风车名义从事运营服务,鼓励共享经济模式。

如果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兼职司机需考出租车从业资格证,会使大部分兼职司机、车辆退出,打车难问题也将重现。据业内人士表示,私家车变为营运车辆对专车平台有一定的影响,大量的私家车主将退出专车行业。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放开专车限制更能够实现汽车资源共享。

严管专车平台会有哪些影响

1.因车辆或8年报废及司机考核持证上岗,至少有八成受访兼职司机表示退出;

2.市民若想全职做专车,不但门槛大幅提高,预期收入大降,监管更多更严;

3.尽管部分的哥会回流跑的士但兼职司机更多,广州有近20万专车注册数,专车大减必然导致打的难加剧;

4.尽管会有3000台“如约的士”补位,但部分习惯专车的市民还是要回到公共交通出行;

5.交通部门将重拳打击“黑车”,外地专车将明显减少,对短期缓解交通拥堵有一定帮助;

6.拼车、顺风车成为定向定时出行的首选,或成为新的出行习惯,相关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