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党代会专题·成就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专职辅导员引进力度,现有本科专职辅导员145人,师生比1:215,趋近教育部1:200配备的比例要求。加强校内外培训与交流,共举办120场次、约6050人次的校内培训与交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省高校思政教育骨干班培训48场次318人次,选派17人次参加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选派29人次参加省和全国心理类培训13场次;选派9名辅导员到北大、北师大、西安交大等名校进行交流。依托职业能力大赛平台助力辅导员业务能力提升,1名辅导员获省赛一等奖。专职辅导员业务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共发表学生工作相关学术论文405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4项,出版专著1部;建立校级名辅导员工作室2个,1人入选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对象名单,1名辅导员获得2017年度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最具科学精神奖,1个项目荣获2016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二、创新方式方法,夯实工作基础
开辟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我校易班实名注册率超90%、入驻师生达36000多人,网络思政粘度明显提升,共建指数和活跃度长期居于全省前列。易班发展中心荣获2018年度全省“十佳易班发展中心”称号、1人获“十佳易班指导老师”称号、1人获“十佳易班辅导员”称号。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优化学生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学工人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感,结合实际把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坚持开展军学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各学院与共建部队开展共建活动433场次,参与师生和官兵约84000人次。组织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先后获得2013-2014年度和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
三、抓好学风建设,转变育人机制
通过评选和表彰优秀学生,引导积极、乐学、向上的校风学风。表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93名、国家励志奖学金9540名、优秀学生奖学金57870名、双百创新实验工程奖学金678名;表彰优秀毕业生2586名、先进班集体506个、先进学生个人23377名,并将先进获奖事迹展出,以榜样引领学风。以推动学生考研为抓手加强学风建设。2018届本科生报名参加境内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有13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44%,较上一年的924人提高了49.13%。2018届本科生录取研究生的总人数是451人,较2017届增加了129人。提高学生工作信息化手段,2017级和2018级新生采用电子迎新报到方式,大大简化了报到流程。学生事务工作数字化平台一期模块开始启用。
四、推进资助育人,完善育人体系
做好各项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工作。共评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93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9540名,国家助学金44059名,发放奖励和资助金额共14030万元;获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57870人次,发放奖励金额共3045万元;获社会类奖助学金1387人次,发放奖励和资助金额229万元。2018年评选出145位同学获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资助金额共计86万元。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签订28111份国家助学贷款合同,贷款总金额16734万元。有6560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有435人获得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补偿资金604万元。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每年设置勤工助学岗位900余个,资助金额达1950万元。2014年度获得广东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优秀、2016年度广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2017年获“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称号。
五、加强关心关爱,提升育人成效
做好需关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每年对摸底排查出的家庭困难、心理异常、学习后进、上网成瘾、校外住宿、家庭特殊情况、少数民族、信仰宗教、思想激进等学生对象建立专门档案,安排专人负责并及时做好跟踪和记录工作,切实对他们进行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日常咨询等活动,关注学工人员心理健康,不断提高其从业能力。学校荣获“2016-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于2017年11月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理事单位。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