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为“门当户对”叫好

23.05.2014  11:52

  ■郭东阳

  一段时期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曾被当做埋葬爱情的封建遗毒而饱受批判。如今,过半民众重新认同了这一传统择偶观,舆论纷纷视之为“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趋于理性”而大加赞赏。如此“叫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有些太过着急了。

  无可否认,家庭出身对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处事风格等都有重要影响。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无法脱离双方家庭而单独存在。从这个角度看,门当户对确实有利于婚姻稳定。所以,如果盲目的“爱情至上”者和一心“攀龙附凤”者转而认同“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当然是婚恋观趋于理性的表现,无疑值得肯定。

  然而,调查显示,一部分人把经济条件和家庭条件视为门当户对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则恐怕更多的只能算作是功利。经济与家庭条件的相当固然有利于婚姻稳定,但绝不是婚姻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陆益龙教授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对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婚姻价值观对婚姻风险有一定影响”;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因经济、亲属关系和赌博离婚的只占离婚人群的一成左右”。相反,物质上门当户对的夫妻最后“劳燕分飞”的倒并不少见。

  如果说门当户对是婚姻稳定的决定因素的话,那么这种门当户对也应是宽泛化的门当户对,应更多地体现在价值观与生活取向方面,而非物质方面。把经济条件、家庭条件视为门当户对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恐怕更多的只是年轻人婚恋观日趋功利化、物质化的表现,折射出的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敢奋不顾身去爱、不敢为爱负责”的尴尬现实。对此,我们应感到忧虑,而不是盲目乐观、着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