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大讲堂99讲:假如没有上帝,世界将会如何
10月21日下午,由学生处与团委共同主办的白云大讲堂第99讲在儒学堂正式开讲,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周卫忠教授作主讲嘉宾,他为同学们作了主题为“假如没有上帝,世界将会如何”的精彩讲座。
周教授的讲座主要是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现阶段的道德现况。周教授说,西方文化有希腊思想、罗马法律和基督教道德三大核心,以及希腊和希伯来两大渊源,特别是“摩西十戒”,奠定了西方的道德文化基础。而在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化语境中,上帝,不只是一个物化的神,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一个至高、至真、至美、至善的存在,是西方世界一个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价值高地。周教授特别介绍了两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神曲》和《天路历程》,《神曲》表现的是历经磨难走向至善的过程,《天路历程》则展示了人们对彼岸世界的向往,都展示了西方世界对上帝的精神向往与追求。
周教授重点描述了上帝之死与西方文学的道德焦虑。自由与道德是相悖的,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而爱好自由向往自由。人之存在乃是道德存在,人作为地球生物界的一员,我们和其他生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理性,能够通过理性规范自身。而西方社会的道德根基就是基督教信仰,上帝就是社会的终极归依,没有上帝,意味着社会道德没有了落脚点。但在现代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思想风暴,动摇了这一道德根基,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已日渐式微。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是19世纪的两位先知,几乎同时看出上帝死了的危机。在尼采的哲学中,尼采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斥基督教道德为“弱者哲学”、“奴隶道德”,他欢呼上帝之死,呼唤超人出世。在《卡拉玛佐夫兄弟》和《罪与罚》等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从另一视角洞察了上帝之死带来的可怕后果:上帝死了道德将如何存在?没有上帝,社会和人心将失去最基本的善恶归依和价值判断,随之而来的将是,人们为欲望所驱使而做出种种颠覆传统道德的行为却不以为耻,反而理直气壮。没有上帝的绝对自由必定是人的生存悲剧,也是世界的灾难。
最后,周教授由西方文化联想到了现代的中国。在当下的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焦虑正在一一变成现实。我们经过文革扫荡了传统道德,在“礼崩乐坏”之后再来“改革开放”,释放人的心魔。其结果就是物欲横流,是非颠倒,善恶不分,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支离破碎,13亿人生活在毫无安全感的深渊边缘。周教授表示在这种危机背后,其深层次的根源乃在于我们社会根本信仰的缺失,最大、最深层次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
周教授的演讲由西方文学联系到中国现况,发人深省。假如没有上帝,世界将会信仰坍塌,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卫忠教授在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