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拟建世界最大生态走廊 欧洲国家承诺援助

18.02.2015  00:21

   【延伸阅读】 中国 6个自然保护地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绿色名录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丁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30日在北京举行IUCN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颁证仪式,中国五大连池等6个自然保护地入选首批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48年在瑞士格兰德成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环保组织,在拯救濒危动植物种、建立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首批最佳管理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收录了8个试点国家的24个自然保护地,中国有6个自然保护地入选,包括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唐家河、湖南东洞庭湖、陕西长青、安徽黄山和吉林龙湾群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在颁证仪式上表示,IUCN绿色名录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是全球首个判定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的国际标准,入选首批绿色名录的有澳大利亚、韩国、肯尼亚、哥伦比亚等8个国家。中国6个自然保护地入选IUCN绿色名录,证明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有效管理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

  截至目前,中国共建立了2697个自然保护区,2855个森林公园,707个湿地公园,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约有8000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超18%。

  中国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本次入选绿色名录的自然保护地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典范,中国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扩大自然保护地规模。

  “中国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自然保护地为全球应对生态挑战提供了丰富经验,”中国住建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林伟表示,中国将借助绿色名录这一国际平台,推广中国的先进经验,增进国际交流,加强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有效管理。(完)

   【延伸阅读】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428个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16日从中国环保部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公布内蒙古毕拉河等21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至此,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428个,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15.9%;面积达9466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和陆域国土面积的64.7%和9.7%。

  据介绍,新建的这一批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15个省份,总面积62万公顷。从生物多样性方面来讲,该批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大熊猫、雪豹、金丝猴、丹顶鹤、巨蜥、紫貂、黑鹳等3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鹅喉羚、黄喉貂、棕熊、猞猁、仙八色鸫、地龟、虎纹蛙等13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海南苏铁、伯乐树、坡垒、光叶珙桐、独叶草等12种,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桫椤、闽楠、土沉香、对开蕨、中华结缕草等93种。

  从全国保护体系来看,该批自然保护区对于完善和优化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有着重要作用。其中,黑龙江太平沟自然保护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贾”造访的区域,加上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与中俄多个东北虎保护区接壤,是全球东北虎保护网络的重要生态廊道;河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江淮之间,是西南生物区系、华中生物区系和华东生物区系发展扩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广西七冲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岭、大瑶山、大桂山包围的腹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对于贯通生物廊道、连通保护区群具有重要价值;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大熊猫岷山B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和重要扩散区,同时也是大熊猫岷山A、B种群的关键连接地带,另有种群数量较大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川金丝猴广泛分布。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要依法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是要防止不合理开发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利影响。要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关系,推动社区共管,也要从国家层面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来给予支持。

停不下来

探秘造星工厂基地

激流勇进

速滑女神傲人上围爆红

只能降

钢管舞国家队美女备战世锦赛

   【延伸阅读】多国保护区在长白山筹建“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

  中新社长白山9月12日电 (李彦国 黄杰)12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印尼等国家的30余个保护区代表齐聚吉林长白山,筹备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以加强跨国、跨区域物种的保护监测与科学研究,同时分享保护成果、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

  当天,与会的保护区代表讨论通过了《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章程》(草案),表决通过了执委会、顾问委员会、秘书处以及首席科学家候选人名单。

  记者了解到,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的具体构想,系由中国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出。经过与国际动物学会、中国林业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一年多的磋商,现拟将“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设在国际动物学会,作为国际动物学会所属工作委员会进行申报成立。

  在长白山举行的筹备会议上,有30余个中外保护区申请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成员单位,近10个保护区申请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观察员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首席科学家候选人解焱表示,在过去,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少,这个联盟的成立,将从根本上促进各国保护区之间在保护经验、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对于成立保护区联盟后将展现出来的具体效果,解焱举例说,“比如保护某种长距离迁徙的物种,它往往不是一个保护区能解决的,这需要很多保护区一起来合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根据当日会议制定的2014至2015年联盟工作计划建议草案,下一步有关各方将展开对现有保护区有关组织的情况进行分析,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盟网站(中英文);制定联盟成员保护区迁徙物种保护工作计划等。(完)